日前,廣東首例電商訴售假賣家案一審宣判,深圳龍崗法院認定售假賣家損害淘寶商譽,判決其賠償淘寶損失及合理支出合計人民幣7 萬元。記者獲悉,這是阿里率先發起的電商訴售假賣家系列案中又一起勝訴案件。法學專家指出,本案意義重大,有積極示范效應,為司法機關點贊。
阿里表示,淘寶會將起訴售假賣家所判賠的全部賠償納入專項基金,用于消費者的補償和保護等事宜。阿里將繼續聯動打假共治系統各方,提高制售假成本,不惜一切代價擠壓制售假生存空間,讓制售假者傾家蕩產。
專家:消費者電商平臺等社會各方損失及成本遠超7萬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6月,淘寶網發現兩家店鋪涉嫌銷售假冒施華洛世奇手表,經匿名購買、交由品牌權利人鑒定后確定為假貨。由于侵權貨值較高,售假者已涉嫌觸犯刑法,淘寶網報警處理。警方經偵查,將售假者劉某、陳某夫妻抓獲,劉承認另一售假店鋪(屬王某所有)實際由他們夫婦二人管理經營。經鑒定,劉、陳實際銷售金額合計約77.3萬元,現場繳獲的假表案值約16.4萬元。該刑事案件由羅湖法院審理并判決。
龍崗法院審理后認為,劉、陳售假違反與淘寶簽署的《淘寶平臺服務協議》,降低了消費者對淘寶網的信賴和社會公眾對淘寶網的良好評價,對淘寶網的商譽造成了一定損害,應當就此予以賠償。遂判決其賠償原告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損失及合理支出合計人民幣7 萬元,被告王某對賠償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意義重大,有積極示范效應,為司法機關點贊。”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艷東教授指出,賣家售假對消費者、電商平臺等社會各方帶來遠高于7萬的危害和損失,理應付出法律代價。本案中,電商平臺基于協議起訴售假賣家,能震懾并一定程度遏制售假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凈化網絡購物環境。
阿里:不惜一切代價擠壓制售假生存空間
“阿里對售假行為一直是零容忍態度,關掉一家售假店鋪并不難,難的是,怎么把背后的線下制假源頭連根拔起?”阿里打假特戰隊高級專家誠黎說,2015年阿里輸出線索協助公安打掉一個制售假LV案,制假工廠老板逃了,一批工人被抓。2016年阿里協助公安打掉另一個制假窩點,發現工人大多是同一批人。直到2017年制假工廠老板終于被抓,才徹底端掉制售假產供銷全鏈路。
2017年,阿里累計協助全國執法機關打假涉案金額約43億元。通過公開信息能確認已有刑事判決結果的為63例,共判決129人,其中緩刑104人,緩刑比例占81%。
阿里巴巴法務專家申欣旺指出,制假售假成本太低,刑罰以緩刑居多,罰款遠低于制假售假者獲利,所以要不斷提高制假售假者的成本,不惜一切代價擠壓制售假生存空間,讓制假售假者傾家蕩產。
2017年,阿里首次向全社會倡議“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并率先拿起法律武器,通過民事訴訟手段起訴售假賣家,以期推進法治進程。2017年7月20日,出售假冒皇家瑪氏貓糧的姚某被判賠淘寶12萬元,此案入選“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入圍最高人民法院與央視聯合評選的“2017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