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今天在深圳正式開幕。作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本屆文博會不僅再次實現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還吸引了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家海外機構參展,無論是參展內容的數量還是質量以及國際化水平,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是推動國內國際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名副其實的盛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是繁榮文化事業、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文博會這樣的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契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論述,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強國戰略為新時代廣東文化發展打開了新格局。近年來,廣東認真貫徹中央加快發展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打造文化強省;堅持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全面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藝術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文化體制改革持續穩步推進,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多項文化新業態領跑全國。統計顯示,廣東文化產業占全省GDP比重不斷增加,產業增加值約占全國文化產業總量的1/7,連年位居全國第一。通過實施文物保護利用行動計劃、建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助力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文化產業向著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
當前,我國文化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滿足人民期待,必須抓住高質量供給這一關鍵環節。本屆文博會在繼續提升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同時,突出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折射了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文化產品是精神產品,不是單純地為消費者提供信息和服務,還要注重內涵與品位,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要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品質需求,強化精品意識,突出內容創意和價值引領;要充分發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形成獨特的品牌競爭力。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順應產業大勢,走好融合發展之路。數字時代的到來、科技的進步、新業態新消費模式的涌現,給了文化創意和產業轉型以更大的“跨界融合”想象空間。最近幾屆的文博會,“文化+”持續成為各方關注的一大熱點。今年的文博會更是以融合發展為切入點,全面展示文化和旅游、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新成果,以及文化與科技、互聯網、金融、商業、體育、時尚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加大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體育、農林業和消費品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不同地方、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所倡導:“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強化對外交流與傳播,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文化交流合作發展提供了更大機遇。繼“一帶一路”國際館之后,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館,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平臺。要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人文合作交流,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共商、共建、共享。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與使命,深刻洞察和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與機遇,以更扎實有效的舉措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做強做大文化產業,以更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建設文化強省,堅定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廣東改革發展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