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專題庫 > 專題新聞

彰顯文化自信 推動產業轉型

來源: 南方日報  
2019-05-17 09:48:22
分享:

  “文化產業”是消費社會中的“大眾文化”獲得量產后,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經濟形態。1947年,德國哲學家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使用“文化產業”時提出,當技術手段、經濟的和管理的集中化達到一定量級時,文化產業才有可能興盛。

  57年后,遠在地球的另一端,號稱“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開辦。那一年,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展商在43130平方米的展會上,開啟了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新紀元。

  2019年,文博會已走過了15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繁榮、國際影響力的增強,文博會從展會體量、成交規模、品種類別等各方面都有倍數提升。今年的文博會有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2312家展商參展,展示規模增加至105000平方米。其中海外參展商共有132家,海外展區面積占比達23.5%。

  15年“加速度”本屆文博會突出彰顯文化自信

  文博會舉辦15年來,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長速度。2018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10%。如今,文博會已經發展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肩負起“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使命。

  作為文博會的三項主要內容,“博覽與交易”讓文博會成為全球文化產業項目和產品品類最齊全、規模最宏大的展示與交易平臺之一;“配套活動”通過提升展示與交易的水平,助推我國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穩步發展;“網上文博會”則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網上交易功能,讓展會“永不落幕”。

  本屆文博會通過擴大規模、打造精品、聚集龍頭文化企業機構,將進一步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

  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通過優化展品布局打造中國文化精品走廊,將各地重點項目及特色展品布置在靠近主通道外圍區域,集中展示中國文化發展成就和各地特色文化資源。

  又恰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推進粵港澳文化融合與創新發展也成為本屆文博會的重點,組委會提出將文博會打造成為推動人文灣區建設的重要平臺。今年將5號館變更設置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館”,組織粵港澳優質文化企業、創意設計企業和產品參展,集中展示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城的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成果。有針對性地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專業觀眾和買家到文博會參觀、采購,進一步擴大文博會在港澳的影響力。

  為提升文博會國際化水平,今年著重突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組委會組織了50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家海外機構參展,館內設置“采購洽談區”,通過提前配對,在展期開展以工藝美術、創意設計等內容為主題的“一對一”“一對多”洽談活動,并在全球范圍內與60多家海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著眼數字文化重點展示創新創意設計成果

  以融合發展為切入點,今年文博會全面展示文化和旅游、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最新成果。將2號館變更設置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館”,重點引進國內文化旅游特色產業集群,集中展示歷史古跡、人文景觀、全域旅游示范區、主題公園、精品旅游演藝項目和旅游科技等內容,配套舉辦文化和旅游產業專項債券及投資基金融資對接交流活動。并在7號館一帶一路·國際館,組織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及其他文化和旅游機構參展。

  今年文博會還著重突出展示創新創意設計成果、數字文化,引領文化產業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培育壯大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一方面,組織全國優秀文創企業、設計機構、設計類高等院校參展,加大引入優秀文化創意產品,推動時尚設計與藝術在工業時代的融合發展,充分挖掘文化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創新,擴大中高端文化供給;一方面重點展示文化與智能硬件、VR/AR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4K等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成果,突出展示智慧廣電建設的創新思路和成效。

  此外,為突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本屆文博會集中展示、推介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共通性、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品牌,培育和推廣“中國文化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文化品牌”。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利用方面,開設非遺小講堂,增強觀眾互動體驗,設立博物館文創精品展區,邀請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及中國美術館等文化文物單位參展。

  兼顧“報網端”文博會報道需要推陳出新

  文博會發展至今,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媒體”正處于快速融合階段。伴隨著信息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網民已達8.02億,其中手機網民占比98.3%,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

  新聞前端生產、渠道傳播、終瑞消費分化,又融合匯流。當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走向融合,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使得原有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界限已被打破。

  “紙媒”兼顧“端”,新聞采寫、視頻剪輯、圖像處理、出鏡直播等一系列事件同時在新聞現場發生,H5、微信推送、網站、客戶端等多端口同步響應;電視則化為大屏、中屏、小屏,“節目”已成“視頻”,單向度的觀看變為雙向的互動、分享與社交。

  當信息的呈現形態、媒介工具都出現巨大的融合,當連接無時不有、交流無處不在,新聞工作者該如何做好文博會報道?

  南方日報深圳全媒體新聞部聚焦現場與深度,側重策劃與觀點,形成“六個一”全媒體報道方案。

  “一本特刊”:從產業入手,4個版篇幅集中報道深圳文化產業發展成就,深挖文博會15年來深圳的文化產業高速發展背后的動因。

  “一組欄目”:文博會期間設置重磅發布、外眼看文博、在現場、記者觀察、名人堂、直播文博等一組欄目,全方位跟進文博會報道。

  “一系列觀察綜述”:從現象到趨勢、從文化到產業,以綜述的形態高屋建瓴闡述15屆文博會后深圳文化如何再出發。

  “一組人物專訪”:聚焦專家觀點、名人建言,從專業視角展示文博會的深度價值,為深圳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一分鐘視頻”:抓取文博會現場最亮眼的視覺信息,拍攝展示文博個展館特色與深圳文化發展成就。

  “一串亮點特點播報”:集納文博會大小會場,用圖、文、小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展示文博會亮點,并輔以投票互動。

  開放生產文博會成“南方號·深圳矩陣”5月主角

  以廣東省委、省政府權威信息發布平臺“南方+客戶端”為依托,南方+的開放生產平臺“南方號”,聚集了廣東省各級黨政機關與相當數量的企業機構。每日,各級黨政機關通過南方號平臺發布的信息超過1500條。備受關注的“文博會”在5月成為了“南方號·深圳矩陣”的主角。

  3月28日,文博會組委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第十五屆文博會的總體安排和籌備進展情況。南方號“創新南山”第一時間跟進消息,全面展示本屆文博會的策劃與亮點。第15屆文博會開始進入“南方號·深圳矩陣”的視野。

  整個4月,深圳各區南方號聚焦各自轄區文博會展區和分會場的籌備情況。南方號“龍崗發布”在4月6日放出“一圖讀”并招攬展商參展;南方號“活力寶龍”在4月19日揭秘DCC文化創意園分會場的籌備情況;南方號“深圳龍華發布”則在4月25日公布了轄區“1+10+15”的文博會陣容。

  進入5月“文博月”后,南方號中的文博會內容開始大批量涌現。從分會場“劇透”到文博會歷史回顧,從配套文化活動一覽到聚焦文博會一件特色展品,“文博會”報道在“南方號·深圳矩陣”的熱度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南方日報、南方+還與深圳市委宣傳部合作,在南方+平臺建立專題《聚焦第十五屆文博會,精彩盡在南方+》,以精彩聚焦、分會場、直播文博為分支欄目,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搶抓熱點、呈現觀點,以豐富的圖片和小視頻,配合精煉的文字,將“文博會”報道做出新高度。

  數讀第十五屆文博會

  ●文博會已成功舉辦14屆,本屆是第15屆。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以國家戰略為依托,致力于打造“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本屆文博會為期5天,16—17日為專業觀眾日,18—20為公眾開放日。

  ●展示規模上,首屆文博會為43130平方米,今年增加至105000平方米。

  ●展商數量上,首屆文博會為700多家,今年增加至2312家,包括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比上屆增加4個。

  ●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從首屆的10多個,今年增加到103個。預計共有2.1萬名海外客商前來,合作代理機構遍布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的海外參展商共有132個,其中43.2%來自亞洲,43.2%來自歐洲,9.1%來自美洲,2.25%來自大洋洲,2.25%來自非洲。海外展區面積占比達總面積23.5%。

  ●今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一批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組團參展文博會。文博會已連續第6次實現廣東省21個地級市全部參展。

  ●本屆文博會主會場設分為9大展館,截至目前統計,主展館將舉辦80余場論壇、推介會、講座等配套活動。

  ●本屆文博會分會場共有66個,80%以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各重點領域和“文化+”新領域。

  ●分會場遍布10區,其中龍崗區最多有13家,光明、坪山最少各有1家。

  ●經初步統計,各分會場已準備了近300多項展示交易活動,其中包括展覽、論壇、拍賣、簽約、大賽、項目推介等。

  ●本屆文博會參展商中,全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其中包括48家文化類上市企業,68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基地,23家文化企業30強企業。

  文博會大事記

  ●2004年,首屆文博會便開始組織香港和澳門展團參展。

  ●2009年,臺灣展團正式亮相文博會。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臺灣展團的展示交易規模從20多家企業增加至今年的近100家企業。

  ●2012年,文博會開始在澳門舉辦“文博會精品展”,鼓勵內地文化企業赴澳門,加強與澳門文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2015年起,文博會開始設立“一帶一路·國際館”,經過5年的培育,該館參展國家從14個增加至今年的50個。

  ●去年,第十四屆文博會總參觀人數達733.258萬人次,同比增加10.08%。專業觀眾達127.565萬人次,占參會觀眾總數的17.39%,同比增長7.84%。

  ●從舉辦首屆文博會至今的15年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長速度。2018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10%。

  ●近年來,每年文博會都有10萬多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6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這些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中,文化旅游類占42%,文化設施類占15%,還有動漫游戲、工藝美術、影視音像、娛樂演藝、傳媒出版、網絡文化、創意設計、文化用品等類別。

  ●截至目前,文博會數據庫平臺已累存國內客戶數據26.8萬條,海外客戶數據16.7萬條。

關鍵詞:深圳,文博會責任編輯: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