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道《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航天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航天器飛行,到多航天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 楊宏:“天宮一號”要一次飛行,首發就必須成功,而且要長期在軌運行,還要接納三次飛船訪問,多個航天乘組的進入,還要完成多個任務目標,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技術難點。
“天宮一號”升空32天后,迎來第一個來訪者“神舟八號”,兩個七八噸重的航天器,從相距上萬公里的不同軌道,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趕赴約會。對接時,相對速度不能超過每秒0.2米,橫向偏差不能超過18厘米。交會對接技術是發展載人航天必須攻克的基礎技術,是航天大國秘而不宣的核心技術,只能自主創新,自我突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 楊宏:兩個航天器的機、電、熱,各個多專業系統要有機地融為一體,就相當于一個1加1要等于1。分離的時候,兩個航天器還要各自成為獨立的飛行器。我們11項關鍵技術在天宮一號得到了突破和掌握,全面應用到了空間站。
“天宮一號”突破和掌握了在軌航天器組合體控制和管理技術、大型密封艙壁板制造技術、精確姿態控制的控制力矩陀螺技術、可補加推進劑的金屬膜盒貯箱技術等多項空間站關鍵技術。2011年11月3日,飛控大屏顯示,12把對接鎖準確啟動,上千個齒輪和軸承同步工作,“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緊緊相牽,對接成功!隨后兩年中,“天宮一號”又成功完成了和“神舟九號”“十號”的交會對接和相關任務。2016年3月16日,在軌飛行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作為我國航天領域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國家重大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已成功發射12艘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11位航天員14人次送入太空,安全返回。實現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空間出艙到交會對接,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從航天員短期飛行到中期駐留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取得全面勝利,工程全面邁進空間站時代。
2016年9月15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2017年4月20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