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4日上午10:00,世界銀行正式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即中國達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我國已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在世界銀行10項評估指標中,中國有8項指標排名上升,比去年多1項。其中,辦理建筑許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護中小投資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辦理破產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貿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納稅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獲得電力提升2位至第12位,執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開辦企業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今年以來,國務院職能轉變協調辦、財政部會同司法部等十余個有關部門和京滬兩市政府,對標國際先進、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于年初制定專項改革任務臺賬,明確改革目標、責任部門、時間節點。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30余項改革舉措,在保護中小投資者、辦理建筑許可等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競爭力。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參與全球評估的地方政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不斷前行。
專家解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吳劍峰:
企業感到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容易了
首先,從世界銀行近五年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來看,我國的營商環境大幅改善,排名不斷提升。換句話說,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容易了。這背后反映的是我國政府出臺并有效落實了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其次,通過企業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大部分企業在過去五年中都能充分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改善,獲得感非常強,對各級政府在營商環境方面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可。譬如納稅方面,2005年企業平均納稅次數是37次,需要準備35天時間;2015年納稅次數降到9次,需要11天左右的準備時間;而到2019年,納稅次數降到7次,準備時間降到6天左右。我們今年訪談了北京市51家企業納稅負責人,他們都認為近年來繳納稅費種類、納稅稅率、準備時間和便利程度均大有改進。
當然,營商環境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借鑒排名領先經濟體的政策法規和具體舉措。同時,我們需要多聽取企業的政策建議,未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相對統一的、銜接方便的營商系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東明:
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超預期成績
針對中國在世行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名次提升,我有三點體會:
首先,我國營商環境排名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世行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主要針對2018年5月-2019年5月的情況。在這期間,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工程施工許可,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北京、上海等15個市和浙江省開展改革試點,要求統一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審批時間由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這項改革涉及的部門多、環節多、流程長,而對企業又非常重要,是典型的“硬骨頭”。經過一年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已經開始在全國推開。
可以說,近幾年我國“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超預期的成績,世行排名的不斷提升,也是對我國近幾年系列改革工作的充分肯定。
其次,我國營商環境仍將會持續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來說是一項戰略性舉措,不是權宜之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而優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處理好這一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把“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當頭炮”和“先手棋”,從商事制度改革入手,逐步形成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完整改革體系。同時,各個地方對于優化營商環境也都非常積極,紛紛把“放管服”改革作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全力推進,從過去追求政策高地轉變到了現在追求營商環境高地。顯然,這項改革就是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是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需要,改革的動力是內生的,具有長期可持續性。
當前我們又提出了新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日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條例意義重大:一是從法律上固化了改革成果;二是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彰顯了黨和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意志。因此,我國營商環境必將會持續改善。
再次,營商環境是一項復雜工程,未來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應將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為重點,各地區在進一步優化世行十項指標的基礎上,特別要圍繞本地區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
鏈接: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概況
一、評估指標及排名
自2003年起,世界銀行每年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通過測算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10項指標(每個指標權重為10%)及45個二級指標與最高分值的差距,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評分排名。
二、評估樣本城市
營商報告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選擇各國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為樣本城市。自2014年起,營商報告對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11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選擇常住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作為樣本城市,并以人口數為權重,加權平均換算一國得分。2014年之前,中國的樣本城市為上海,目前樣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權重分別為45%、55%。
三、評估周期
2017年之前,營商報告每年評估期與世行財務年度相同,即上年6月至次年6月。從2018年開始,報告評估期調整為上年5月至次年5月。目前,10項指標中僅有納稅指標的政策評估期為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評估數據來源
營商報告主要通過調查問卷、電話/視頻會議、書面問詢、實地調研等方式與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進行多輪溝通,并結合當地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世行區域辦公室意見,對各國的營商環境進行打分排名。需要注意的是,世行會將政府部門反映的改革措施與私營部門專家意見進行比對,但以私營部門的反饋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