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隊員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在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已清理出73座古墓葬,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專家認為,這一墓群是目前國內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大型六朝墓群,是我國六朝考古的重大發現,700余件出土遺物展示了孫吳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
記者了解到,2013年6月,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湖濱南路土方施工中挖掘出六朝時期網錢紋墓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當時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南昌市博物館在周邊迅速展開考古調查與勘探,發現墓葬密集分布區約5000平方米,其中形制較為清楚的古墓26座,初步判斷該墓群是南昌近年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六朝古墓群。2018年7月12日,為支持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南昌儒樂湖新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委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同年8月,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展開。
江西省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位于贛江新區儒樂湖以南、贛江以西,分為A、B、C三個發掘區,總布方面積為8000平方米,目前A區和C區發掘已基本完成,正全面勘探B區。據該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賴祖龍介紹,A發掘區16座六朝墓分布規則,墓與墓之間未見打破跡象;墓群呈東西向一字排開,墓道朝向一致;排水溝規劃有序,與墓葬相互銜接,溝與溝間有明顯的打破連接跡象,構成復雜的地下排水系統;推測該區應是一處家族墓地。結合該區發現的“周侯”銘文和“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銘文,參考該墓地的墓葬形制,該墓地應是六朝時期周氏家族墓地;從墓葬的形制、規格及在墓地中的排列分析,推測第一代墓主應是五號墓,二號墓墓主的官職為“中郎”。因年代久遠、紅土壤、墓葬保存條件較差及盜墓等原因,墓內棺槨和人骨均已腐朽,無法提取標本。
專家介紹說,此前,南京、杭州、馬鞍山、南昌、九江等地多次發現六朝時期的墓群,但目前保存下來的大型六朝墓群并不多,主要以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家族墓地為代表。賴祖龍說,第一代墓主五號墓墓室主體長13.8米、寬5.25米到8.7米,墓道和排水溝殘長24米,墓葬規制很高。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韋正認為,七星堆六朝墓群規模龐大、數量眾多、形制多樣、排列有序,在全國同時期的墓群中極為罕見。從墓葬形制上看,既有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墓葬的特點,也存在地方特色。該墓群的發掘對于研究南昌地方史、城市變遷等,具有重要意義和極高的學術價值;對于了解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七星堆六朝墓群出土了700余件遺物,按質地可分為瓷器、陶器、金屬器、石器等,按照用途可以分為模型明器、日用器、陪葬俑、武器等。從數量上看,瓷器占絕大多數,陶器次之,金屬器再次,石器最少。值得一提的是,墓群中同時出現了湖南湘陰窯、浙江越窯、江西洪州窯三個窯口的產品,且產品功能清晰,充分證明了六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商貿活躍、手工業分工精細、船運發達,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專家認為,七星堆六朝墓群是長江中下游六朝時期經濟繁榮、商貿活躍、船運發達的歷史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
記者袁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