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何川 攝)
近日,“生態文明@濕地”記者團一行走進貴陽市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深入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如何環環相扣,相依相存。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學博士、工程師張海波詳細介紹了他們目前筑巢引鳥,恢復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工作。
工作人員安裝人工鳥巢。(圖由張海波提供)
走進公園時,花壇里鮮花盛開,天空雖下著小雨,游客卻依然很多。86歲的姚老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要在公園呆三四個小時,在公園散步已經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
“公園建成前,小車河沿岸亂搭亂建、污水橫流。貴陽市政府通過‘世界眼光、國內一流、貴陽特色’的要求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捐資’的模式打造濕地公園,走出了一條超常規發展之路。”張海波說,公園的建成,改變了周邊棚戶區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的現象,融合多種自然景觀與別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于一體,成為喧囂的城區內市民體驗自然之美的一處理想場所。
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種。沿河而上,濕地公園里一路鳥鳴不斷。張海波指向隱蔽在樹林間一處人工鳥巢說,這是他們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濕地公園內珍稀鳥類。(圖由張海波提供)
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生境類型多樣,鳥類物種豐富。截止目前,公園范圍內共記錄野生鳥類171種。由于濕地公園緊鄰城區,人類活動頻繁,植被以次生林為主,天然樹洞較少,限制了洞巢鳥類的棲息和繁衍。為了保護和豐富濕地公園鳥類多樣性,控制林地蟲害和鼠害,維持生態系統穩定,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聯合貴州大學、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利用人工巢箱招引洞巢繁殖鳥類,開展濕地公園鳥類招引工作。
“2019年1月,我們在濕地公園宣教展示區和合理利用區布設了第一批人工巢箱,共計60個,每月開展一次巢箱入住情況調查。截止目前,丟失巢箱2個,現存的58個巢箱中,筑巢成功35個,產卵巢箱26個,每個巢箱平均產卵6枚,已孵化幼鳥98只。”張海波說,根據卵和親鳥的特征,初步明確入住人工巢箱的鳥類主要為山雀類(綠背山雀、大山雀)。
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貴州省貴陽市中心城區西南部,涉及貴陽市4個區(南明區、云巖區、花溪區、觀山湖區),規劃總面積1218.00公頃。2014年通過試點驗收并正式授牌。園內濕地的主要類型有河流濕地、喀斯特溶洞濕地、草本沼澤濕地、庫塘濕地等,在區域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濕地公園主要水體——阿哈水庫是以城市供水和防洪為主的中型水庫,對于保護貴陽市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貴陽市還開展了保護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水生植被恢復、河岸生態護坡、生態搬遷、生態浮床維護等生態修復與“城市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阿哈湖鳥類多樣性調查及越冬水鳥種群監測”等工作,以恢復濕地自然生態系統。
“濕地公園鳥類招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不同鳥類的繁殖期不同,入住時間及繁殖情況也會有差異,因此,我們下一步將持續開展其它功能區的巢箱布設及已布設巢箱的鳥類入住監測工作。”張海波說。(記者 何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