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三江源。海北州林草局供圖
云鎖牛心山。白永花 攝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給予青海的生態定位,也是給予青海的發展定位,更是黨和人民給予青海的殷切囑托和神圣使命。
三江源,是山之宗、水之源、動物王國、人間凈土,地處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的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環境與生態地位讓青海有義務也有條件肩負起實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重任。
從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到逐步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再到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青海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一步步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生態管護體制,一筆一劃描繪出了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青海樣本。
青海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也是目前中國惟一的國家公園示范省,這是黨中央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實踐,對于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青海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青海需要放眼全球,博采眾長建設好中國的首個國家公園。
2019年8月,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西寧成功舉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更令我們倍感振奮、充滿信心。
“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賀信寄托著以中國氣魄、中國文化、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國自信來建設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讓人類共享生態文明發展成果的無限美好愿景,更為青海建設好國家公園、建設好國家公園示范省給予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論壇期間,我們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示范省這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最新成果的同時,各方智慧的碰撞,讓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更具全球視角。
時光飛逝。轉眼間,首屆國家公園論壇舉辦已經一年。這一年間,青海矢志不渝,努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與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為全國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提供示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中國貢獻,努力譜寫美麗中國青海新篇章。
一點一滴,國家公園示范省穩步向前
可可西里成為世界遺產,三江之源重現千湖美景,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精靈藏羚羊自由馳騁,高原之州牦牛愜意悠揚。祁連山腳下,黑河流域水鳥成群,野生動物肆意歡騰。遠處,當地牧民群眾紛紛放下手中的皮鞭,以生態管護員之名守護著這片高原凈土。
這就是現在的三江源,這就是現在的祁連山,這就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留給子孫后代的生態遺產——國家公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上升到國家治理體系,納入到國家重要制度。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和地球第三極,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歐亞大陸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區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生態區位特殊,生態系統豐富。大自然賦予了青海優渥的生態資源,這給了青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先天資本。這是青海的幸運,同時也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擔。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是一種全新體制的探索。要用積極的行動和作為,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好經驗,譜寫美麗中國青海新篇章。”帶著這份黨和人民的囑托,青海踏上了“敢為天下先”的國家公園建設征程。
2015年11月,我省向中央上報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5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試點方案》;2016年3月5日,中辦國辦正式印發《試點方案》,明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總體格局為“一園三區”,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
至此,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確立,我省開始在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逐步探索改變“九龍治水”,實現“兩個統一行使”的全新生態管護機制,在保護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濕地、高寒草甸等源頭地區生態系統的同時,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國家公園體制青海經驗,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自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我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和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戰略布局,全面深入推進體制試點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
而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斷推進,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正式印發,位于祁連山脈南面的青海成為全國第一個承擔“雙體制”試點的省份。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建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雙重考驗”是黨和人民對青海的信任體現,是青海牢記囑托,體現自身價值、肩負自身使命、挖掘自身潛力的最佳渠道。
為此,青海在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的基礎上,于2019年6月率先啟動具有開先河意義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又規劃了青海湖、昆侖山國家公園,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又一生動實踐,是青海為建設國家公園樹立的又一青海樣本。
保護三江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堅守可可西里無人區,探索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進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一代代青海人肩負時代的使命,在世界屋脊書寫著一篇篇生態保護的動人篇章,描繪著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感人畫卷。
如今,青海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以全新的姿態,向全世界展現三江源地區獨特的生態魅力,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文情懷,讓全球共享“地球第三極”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一來一往,國家公園論壇凝聚天下共識
建立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創新,既要深入研究和借鑒國外國家公園建設經驗,又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之路,這是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
因此,適時舉辦國家公園論壇,搭建多緯度、全方位交流合作平臺,對我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必會產生積極而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成功舉行,是一次全世界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交流盛會,青海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也為青海打開了一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生態文明之窗。
論壇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深刻闡述了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的意義、理念、目的和內涵,不僅對辦好論壇寄予了殷切期望,還對建設國家公園提出了明確要求,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根本遵循。
作為一個凝聚共識的國際舞臺,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以“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主題,吸引了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相關研究機構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美國、德國等相關國家代表、專家學者,共450余人參加。
首屆論壇不僅是一次針對國家公園建設的高端把脈,也是一次讓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更加“接地氣”的大會。聚焦國家公園建設,有16位領導和專家以自然保護地改革、全民共享共建等為題作了主旨演講,有41位專家學者在4個分論壇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遺產地未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模式試點等進行主題發言,有38位專家在6場邊會中就國家公園制度創新、企業與社區共管、生態文化傳承、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等內容開展廣泛深入交流探討,以前瞻性思維、廣闊的視野、多層次的視角,分享了實踐經驗,展望了未來的美好前景,匯聚了社會各界智慧。
首屆論壇不僅是一次高峰理論交流,也是一次務實的具體實踐。論壇助力各方進一步拓展了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延長了國家公園建設的政策鏈和產業鏈,達成了一系列戰略性、建設性綠色發展合作意愿、合作項目,形成了一系列引領性、前瞻性的新理念、新觀點。通過交流討論、充分吸納與會代表的真知灼見,凝聚形成并鮮明地向世界發出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西寧共識》,向國際社會傳播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首屆論壇不僅是一次專業盛會,也打開了一扇宣傳生態文明思想、展示青海形象的重要“窗口”。論壇的召開受到了國內外廣泛關注,青海人民第一時間接收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美好愿景,全國第一時間分享到了全球生態文明最新成果和“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獨特魅力。
首屆論壇不僅向國際社會傳播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還在國際上推動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話語權,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思想觀念、政策舉措、技術措施等方面廣泛深入交流,達成共識。
借助國家公園論壇這個平臺,青海不僅與世界各國加強了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的做法和理念,以更好地推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同時,分享了青海的成功經驗,讓青海走向世界,為參與共同保護地球美麗家園,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吹響了示范省建設的新號角。一年來,全省上下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執行,把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與加快推進示范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做好示范省建設,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更多青海經驗。
一年來,我省按照中央《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扎實開展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青海湖、昆侖山國家公園建設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國家公園立法進程,推動出臺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和空間布局方案,組織開展試點工作和第三方評估,努力在整合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上探索實踐、在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上先行先試、在自然保護地資金保障機制上有新方案、在自然保護地科學有效管護上走出新路子、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形成共鳴,為全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積累經驗,努力探索國家公園建設可推廣可借鑒的“青海方案”。
一年來,我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不斷將《西寧共識》系統化、具體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論壇取得的成果轉化為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在青海的具體實踐,形成“論壇研討交流助力示范省建設、示范省建設實踐支撐論壇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收一啟,首個國家公園即將正式設立
2020年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收官之年,也是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之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正式啟動、深入推進到鞏固深化、申請設園,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政策措施顯現良好效果,已具備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條件。
目前,省委確定的“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五年設立國家公園”工作目標和8個方面31項重點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一園三區”構架下,突破條塊分割、管理分散的傳統模式,組建了省州縣鄉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實體,成立了綜合執法隊伍,基本解決了“九龍治水”和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頒布施行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積累了實踐經驗,提供了青海方案。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對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的國家地質公園等6種15個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優化整合,實行了一種類型整合、一個機構管理的新機制。
今年3月2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公報》顯示,自體制試點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共贏之路,如今,三江源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13%;17211名牧民轉變為生態管護員,人均年增收2.16萬元。同時,三江源國家公園實施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有力推動了生態修復成效明顯好轉。
初步形成了點成線、網成面、全方位的巡護體系。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系統,建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數據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園區內實現了“一戶一崗”政策全覆蓋。
在持續引導并扶持牧民群眾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以及生態保護工程勞務等工作的同時,積極發展適應國家公園建設的生態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積極推進高原現代特色有機畜牧業發展,園區范圍內重點組織實施產業扶貧、安居扶貧、社會扶貧、脫貧保險及農牧民轉產就業培訓,支持搬遷牧民產業發展等手段推進園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
與新疆、西藏建立了國家公園生態系統保護區間合作機制,探索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省份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
今年5月,我省印發了《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方案》,按照準備、推進、驗收、設園四個階段對正式設園工作進行了分步推進落實。對設園工作提出了14項重點任務,作出了具體部署,明確了責任單位。目前,準備階段和推進階段共有9項工作任務,按時間節點已全面完成6項工作任務,3項工作任務正在積極推進落實。
同期,“青海湖國家公園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主動融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我省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編制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申報工作,并正式設立青海湖國家公園。
此外,對照《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意見有關問題整改方案》,結合“掛圖作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了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重點工作作戰信息室,全面梳理了試點任務并開展自評估,制定了《試點方案》任務落實、《部署意見》任務落實、國家評估意見整改等6張“作戰圖”,進行掛牌督辦,實行辦結銷號制度。另外,自然資源部督查反饋梳理的9項整改措施,經過努力也已全面完成。
如期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在今后國家公園建設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和作用,這不僅事關順利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全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還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升國家公園示范省的引領帶動效應,更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實踐、重要抓手和戰略布局。
未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將逐步實現從打好基礎向提升質量轉變,從制度建設向鞏固完善轉變,從探索試點向全面推進轉變。按照2020年、2025年、2035年三個時間節點設立目標,逐步推進建設。為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作出新的貢獻,為全國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提供示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