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第四期走進孔子博物院。恰逢全國考研初試結束,“商周十供”的國寶守護人于謙“捧天下學子”,祝福大家金榜題名,001號講解員張國立也應景道:“我們講十供,拜孔子,就相當于是帶著天下考研的學子一起祭孔啊!”
節目組供圖
那么千百年來,中國人拜孔、祭孔,到底是在紀念孔子什么?今天,我們又當以何種方式高明且高效地去傳承他呢?這正是本期《國家寶藏》的核心主旨所在。
國寶在魂不在器: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上下五千年,孔子集前兩千五百年之大成,開后兩千五百年之新統。他所創立的儒學,在華夏大地鐫刻了厚重非凡的文明的烙印,滋養千秋。
“大到半部《論語》治天下,江山可取;中到克己復禮,陟罰臧否;小到教育子女,考試科舉,婚喪嫁娶。無不鞭辟入里,徹徹底底”……金句頻出的朱廣權用“十級押韻”花式解說《論語》的深遠影響力。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能在不同的精神空間和孔子相遇,被他點醒,受他指引。
節目組供圖
本期節目中,無論是將《論語》融于畫作的《三圣像》,手搖木鐸行走鄉間既教圣賢書、也調解糾紛的民間社團“鄉約”,還是名士蔣衡以十二年之功完成的《乾隆御定石經初拓本》,又或是乾隆皇帝賜予孔廟的高規格青銅器“商周十供”,都體現了幾千年來從帝王將相、到知識分子、再到民間百姓對孔子的尊崇。
如今,世人只贊孔子“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誰知其曾歷盡嚴寒悲苦。本期《國家寶藏》的今生講述人王潤澤、張志清、鄭巖分別從傳播學、古籍學、歷史學、社會學等諸多角度介紹了孔子思想的意義和價值,也讓觀眾了解了一個立體的孔子。
節目組供圖
他周游列國,在陳絕糧,累累若喪家之犬,他不是為了求官,而是希望說服這些國家的領導者給他一個平臺,實現“為天下人”的抱負。當政治理想無法達成,他晚年退修詩書,刪述六經,整理在其之前兩千年的文化遺產。他開辦私學,教育弟子們要仁愛,從我做起,修養身心,家庭和諧,心懷天下……這些價值標準和道德教誨,影響了后世幾千年的中國人,也影響到整個東亞,甚至成為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支柱。
“在中國,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一個人,你都得面對孔子。你可以批評他,也可以贊揚他,但無論如何,你都要面對他”,001號講解員張國立經典總結道:“有人把孔子比作泰山,他說,為什么南坡承受那么多陽光,還要讓北坡去承受那么多風雪,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它是泰山。孔子獲得了千古的贊譽,也承受了眾多的誤解和批評,但他永遠在那里注視著我們的文明不斷延續,并沿著他的道路繼續向前,永不停歇。”
美國華工留下的啟思:挺起腰桿,傳承我們的優秀文明
本期《國家寶藏》帶來多個動人心魄的傳承故事:有乾隆皇帝一生八次去曲阜祭祀孔子并御賜“商周十供”的故事,有名士蔣衡以十二年之功手書完成63萬余字《十三經》的故事,有進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專家們為了一本古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高山的故事……但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故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王潤澤所講述的美國華工丁龍。
出生于19世紀中期的丁龍,是當年飽受歧視和壓榨的美國華工之一,但丁龍很幸運,他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富商卡朋蒂埃。他是卡朋蒂埃的仆人,并深受卡朋蒂埃的賞識。
1901年6月,丁龍給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塞斯·婁寫了一封信,他奉上12000美元的現金支票,作為對哥大中國學研究基金的捐款。卡朋蒂埃非常支持丁龍,除了追加10萬美元的捐款,還親自寫信給塞斯·婁:“如果真有那種生性高貴,從不傷害別人的人,他就是一個……對我們而言,是應該去更多了解住在東亞及其周邊島嶼上大約7億人的時候了。”
節目組供圖
在丁龍的努力和卡朋蒂埃的堅持下,哥大的東亞系因此成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了解丁龍、研究丁龍,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的教授保羅·安德爾和米婭·安德爾夫婦作為其中的翹楚,借著《國家寶藏》的鏡頭表達了他們對丁龍由衷的欽佩:“我一直認為這個故事震撼有力,我敢肯定他在這里受了很多的磨難,受到很多種族歧視和不公的對待,我想他應該是希望美國人民都能更多地了解中國,中國傳統應該被尊重和學習,我認為這就是他捐款的動機。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1901年,正值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即將簽訂。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個美國富商的仆人把自己絕大部分的財富捐獻出去,要讓外國人去了解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心胸和見識令人肅然起敬。
王潤澤稱丁龍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物:“他出生于中國,他一定是受到了孔孟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中國吃了敗仗,很多人都很自卑,但是他并沒有覺得我們的文化一無是處,他反倒堅定地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就越是要挺起腰桿,來傳遞我們的中國文化。”
“說得沒錯!丁龍那個年代尚且沒有放棄文化傳播并保持文化自信,我們更應該積極地傳播我們國家的文化!并且要用聰明且高效的方式”,本期《國家寶藏》播出之后,丁龍的故事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把本國文化之重放在心頭,為了它的傳承不遺余力,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商周十供”般的高規格呢?
出現在節目中的“商周十供”,承載著儒學正道,供于廟堂,世守未替,它們就如同座右銘一樣,激勵鞭策著世代儒生,勿忘修齊治平、兼濟天下的責任與擔當。《國家寶藏》以本期節目希望告訴觀眾的是,今天,我們可以用更加現代的方式去“拜孔子”,“我們去看他的書,我們到博物館看一看,去曲阜走一走,領受他偉大的教誨,感受他精神的力量,我們在時代面臨大變化的時候,就像孔子教導的那樣,頭腦清晰,有努力的目標,這才是孔子一直到今天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之所在。”
2500多年來,無數的人受到過這條思想河流的潤澤,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是一朵浪花,被這條河托舉著,也共同凝聚成它的延綿不絕,奔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