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研發伙伴、天津有落地生產、河北有客戶和配套——在天津中科華盈科技有限公司兩位“掌舵人”劉杰和佟炳然的心中,正是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的“鐵三角”,才讓企業穩穩地訂單年年漲、產值年年升、知名度美譽度一年更比一年高。
三地的瓣瓣同心,同頻共振,肇始于八年前的春天——京津冀協同重大發展戰略實施,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協同下好“一盤棋”,三地攜手“一起向未來”。被賦予先進制造業研發基地定位的天津,緊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聚焦新動能引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承接載體平臺,三地之間的產業協同取得積極成效。
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年來,由北京疏解至天津的大好項目不勝枚舉,從市工信局了解到,僅“十三五”時期,天津共引進北京項目3062個,到位資金4482億元,通用集團機床裝備總部等一大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引進落地,中國電子等一大批在京龍頭央企民企先后與天津簽署戰略協議。而戰略勢能正持續加快轉化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可不止耳熟能詳的知名大企業,更不乏越來越多硬核研發技術傍身的新銳中小企業。
“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方興未艾,把企業從北京中科院電工所搬到天津,專注新能源汽車電控研發生產時,我心里也在打鼓。但在逐步走上正軌中發現,從首都疏解來津后,企業發展的天地反而更寬了!”企業總經理佟炳然細數:天津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完備、政策優惠,運營成本比北京降低,研發、生產等場地比以前擴大,在津自主研發基礎上還能借助京津兩地大院大所和高校資源升級技術……“科技研發企業想發展,最核心的是高端人才穩定,天津‘海河英才’計劃讓真正想干事、能為天津干事的好人才留下來,解決落戶、子女上學等后顧之憂,幫企業穩步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紅利’看得見摸得到。”
“產業協同碩果累累,北京冬奧會就是最好的見證。”企業董事長劉杰頗為驕傲地告訴記者,“科技冬奧”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為賽區內提供舒適安全交通保障的氫能大巴車上,就有來自中科華盈的技術,“我們為服務冬奧會,花一年多時間專門研發一款大功率多電壓輸出DCDC轉換器,它攻克新能源汽車在低溫環境下性能下降的難題,確保在極端寒冷天氣下,氫燃料大巴依然高效運行。”
2020年獲得1400多萬元訂單,2021年增長至3000余萬元,今年中科華盈的訂單目標是超過4000萬元。“來津短短幾年,我們就已做到國內氫能汽車電控產品供貨量最大的企業之一,技術在全國位居第一梯隊,非常感謝政府部門一路扶持,給予我們這樣規模尚小但有發展前景的后起之秀以貼心服務。”劉杰舉例道:近年來,市工信局一直幫中科華盈解決配套、融資、找市場等,最近又在其“牽線”下,結識了研發全國首臺240噸超重載AGV機器人的天津朗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前朗譽使用的電控關鍵元器件大多靠進口,成本高、運輸時間長、維修難,嚴重制約企業發展。我們為朗譽量身定制研發電控裝置,縮短供貨時效,還降低成本,華盈也多了客戶,兩家企業都受益。”劉杰告訴記者,在天津,他總能聽到如這般政府部門為中小企業間、大小企業間“搭橋”對接成功的好消息。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天津將如何持續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年來,已取得非首都功能加速疏解,園區合作持續深入,區域產業鏈加快構建、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等成績,特別是疫情期間,三地間協同推動產業鏈復工,充分檢驗近年來京津冀產業合作的成效。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加強與京冀兩地工信部門對接合作,在工信部的組織下,參與制定出臺‘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規劃,著力提升京津冀三地產業協同水平,加快形成分工定位明確、產業鏈高度耦合的區域協同格局,突出制造業對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市工信局規劃發展處處長孫洪磊表示,他們還將加大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力度,引進優質項目,并提升產業對接水平打造區域集群,持續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向深入。(今晚報記者 史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