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后”罕見病女孩靠捏手辦,拖著殘軀活出了“奇跡的樣子”
7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生命雖然沒有奇跡,但我們會拖著殘軀,活出奇跡的樣子”——“仙女晨曦”詮釋生命的能量》的報道。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手工、愛生活的仙女晨曦。”
一身爛漫古風的衣裙,兩條俏皮的辮子,在直播平臺慣有的美顏濾鏡下,女孩清秀甜美的面龐仍清晰可見。每天,向晨曦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里,除了喉嚨上插著呼吸管,這名“90后”女孩與其他網絡主播別無二致。
“同時,我也是一名24小時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的罕見病患者。”
向晨曦在位于江蘇無錫的出租屋內進行網絡直播(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不治之癥”
向晨曦是一名1992年出生的湖北姑娘,幼年隨打工的父母來到江蘇無錫生活。
無憂的童年在七八歲時戛然而止。當時,向晨曦的腳部開始出現疼痛、紅腫的癥狀,走路也經常莫名其妙摔倒。
小學一年級的一天,向晨曦在午休回家吃飯時跟母親說起自己難忍的腳痛。起初,母親并未在意。但幾天后,小晨曦的腳變得異常紅腫。靠著輾轉借來的3000塊錢,小晨曦的腳痛在簡單治療后總算有所緩解。但好景不長,“怪病”很快卷土重來,“雙腳起膿皰”,一度令她無法正常行走。
“在學校做衛生的時候,老師都給我安排比較輕的擦窗戶的活,”向晨曦回憶道,“我端著一盆水沒辦法走路,水特別晃。”
8歲那年,向晨曦被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醫生解釋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肌肉會逐漸萎縮,行動能力漸漸消失,直至全身癱瘓,甚至呼吸衰竭,類似“漸凍癥”。
彼時的小晨曦,根本不懂得這個冗長且晦澀的醫學名詞背后意味著什么。但是,門診室里,她瞥見了父親聽完病情介紹后的絕望眼神:
不治之癥。
漸漸地,向晨曦開始發現自己與周圍孩子們的不同。
四五年級時,上下樓梯變得困難,蹦跳做操成為奢望;
初三時,每次蹲下再起來都需要他人協助,爬樓梯必須“整個身子趴在欄桿上”;
高中開始,走路時要拽著同學們的胳膊,感覺是“被拖著往前走”……
由于高中課業繁重,有名女同學給向晨曦寫了一封信,委婉地希望她在吃飯的時候與別人一起去食堂。“我走得太慢了,她想早點去學習。”
此外,放假期間,當時獨自在老家求學的向晨曦只能孤身一人待在宿舍,“就算上廁所時摔跤,都找不到人扶我起來”。
勉強到高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她因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被迫休學。
離校那天,幾名要好的同學陪著向晨曦收拾個人用品。分別時刻,她哭著與同學們相約,病好后一起參加高考,“上大學、談戀愛”。
然而,離開學校后,逐漸“冰凍”的身體,也不斷“冰凍”著這個美麗姑娘花兒一樣的生命。
“腳上長泡基本是家常便飯,”向晨曦回憶道。那時,她經常用剪子把水泡剪破,否則“又癢又痛”。
隨后的歲月,向晨曦逐漸失去了對自己身體的控制,仿佛一只被抽去了索線的木偶:手沒有力氣舉高,只能搭在特制的桌子上借力;因為腰部無力,坐下也成了問題;到了2019年,更是幾乎失去站立能力。
“沒站穩,就會直挺挺地倒下去,”向晨曦說,“頭磕到桌子上,又磕到桌子下面的板凳上,再磕到地上。”
2020年初,向晨曦的病情再度惡化,患上了肺動脈高壓,一度生命垂危。
“呼吸衰竭,感覺就像被下了死亡通知書一樣。”向晨曦強忍著淚水,聲音已經哽咽。
剛住院時,向晨曦的血氧飽和度只有55%,隨時可能發生肺栓塞。她甚至向醫生提出了捐贈遺體的愿望。所幸,這名堅強的女孩挺了過來。不幸的是,每天除了吃飯、洗漱,她余生都必須與呼吸機為伴。
“人生是美好的,只要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向晨曦對命運這樣說。
向晨曦在位于江蘇無錫的出租屋內進行網絡直播(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拒絕躺平
向晨曦一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全家剛到無錫的時候,“一把面條都要吃兩頓”。雖然醫生建議長期臥床,但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2011年休學之后,向晨曦開始嘗試尋找各類工作。
“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賺錢”。為此,向晨曦繡過十字繡,寫過小說。后來,她央求母親為她購置一臺電腦,做游戲代練,開網店,收入卻一直不穩定。
因開網店的緣故,向晨曦應聘成為一名網店客服,工資雖然只有每月500元,但總算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很快,她又找到了第二份網店兼職客服的工作。最多時,向晨曦同時為三家網店做兼職客服,月收入穩定在3000元左右。
2015年,向晨曦用攢了一年半的錢,給自己買了第一臺電動輪椅。像是長了一雙“新腳”,不用人扶著,自己也“走”出了家門,“穩穩地,不會摔跤”。五顏六色的野花,綠油油的野草,悠悠流淌的小河……晨曦貪婪地拍攝外面的風景,存在手機里反復回味,即使畫面拍模糊了也不舍得刪掉。
那一刻,生命對于這名20歲出頭的女孩來說,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
2016年,受一名聾啞姑娘的啟發,向晨曦在做網店客服之余嘗試網絡直播,介紹自己的患病經歷,科普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罕見病。
一次直播間隙,向晨曦用外甥女的粘土捏了一個小熊。一堆粘土在她手上“有了生命、有了色彩”,自幼喜歡手工制作的她一下子愛上了這門手藝。于是,她經常一邊開著直播,一邊做粘土手辦。
當時,手辦制作的網絡教學視頻特別少,向晨曦就自己慢慢摸索。
因為胳膊抬不起來,偌大的桌面上,能夠自如運動的面積只有一只手掌大小;因為無法久坐,她只能在一定時間集中精力,用盡全身力氣手捏粘土;因為無法彎腰,她只能遠遠地拿著手辦,用僵硬的手腕給五官塑形,再用極細的畫筆給五官上色……每制作一個手辦,仿佛都要用盡她的全部生命,她卻把這稱作“一個廢人的苦中作樂”。
向晨曦在位于江蘇無錫的出租屋內進行網絡直播(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一開始,向晨曦制作的手辦只是作為“福利”送給直播間的粉絲們,但是有些主播和粉絲希望通過購買的方式支持她多掙些錢。
于是,向晨曦開起了自己的網店,當起了“手辦娘”。隨著訂單日益增多,她在圈內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親戚鄰居們看待她的眼神,也不再只是同情,還有認可和夸獎。向晨曦一下子感受到了努力的意義。
2019年,因為不能久坐,向晨曦辭去了網店客服的工作,把精力主要放在自媒體上,做起了網絡視頻直播。
俊俏的外表、開朗的性格、幽默的話語、再加上勵志的人生經歷,讓她在快手等直播平臺吸粉無數。有些網友在看直播時,詢問向晨曦能否也教他們制作手辦。
“當時,我也想教給其他殘疾人,”向晨曦說,“希望他們也能像我一樣有一門手藝,多少也能在家里掙一點錢。”
憑借著多年的自學經驗,向晨曦總結出一整套手辦制作教程,并把制作過程錄制成詳細的分解視頻,即使是毫無基礎的初學者也能一看就會。2019年3月,“晨曦粘土學院”成功上線,專職手辦制作在線教學。3年來,500多名“學員”加入線上學院學習。
2016年至今,她通過手辦制作和教學,賺取了20多萬元收入,負擔了自己絕大部分的治療費用。她的網店里,也有23名兼職“手辦娘”。這其中,不乏罕見病友、殘疾人,以及待業在家的寶媽。
在直播間里,向晨曦依舊慷慨地分享著手辦制作經驗,并用自己的經歷鼓勵著有著類似命運的病友:“用熱愛的手工養活自己,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向晨曦身后的架子上擺滿了她制作的粘土手辦(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心向晨曦
每天上午10點,在20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向晨曦都會在母親的幫助下起床、梳洗、吃飯……開始一天的忙碌。
臥室里擺著一張升降床,臨窗的工作臺是向晨曦每天“活動”時間最多的地方,另一邊的墻上則一層層擺滿了各種卡通粘土手辦。
多年的病痛,導致向晨曦全身癱瘓超過80%。每天,向晨曦要在母親的幫助下,用大量的時間調整坐姿,才能在椅子上坐得舒服一些,但時間一長就會感到疼痛。由于只有手指可以靈活移動,左手手背因長時間墊在右胳膊下搖動抬手,骨節上都磨出了老繭。
身體的限制,極大地降低了向晨曦制作手辦的速度,“一個月勉強可以做一個”。即使如此,她依然選擇不放棄。
她說:“生命雖然沒有奇跡,但我們會拖著殘軀,活出奇跡的樣子。”
幸運的是,向晨曦的“事業”走上了正軌。隨著越來越多老師的加入,“晨曦粘土學院”已經從向晨曦一人的單打獨斗,發展成團隊化運作。
誰曾想,命運又和這名堅強的女孩開了一個玩笑。2021年6月,在揚州參加公益手辦教學活動時,向晨曦因突發呼吸衰竭,被送到醫院急救。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向晨曦終于度過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光”,卻幾乎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必須24小時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為了輔助呼吸,她的氣管被切開,失聲整整45天。氣切后的她,就連講話也變得吃力,雖然掌握了發聲方法,但聲音還是因顫抖而變得有些失真。
與2020年那次住院不同,這一回,向晨曦面對死神時不再孤單。
直播間隙,母親在幫助向晨曦(左)吸痰(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遇見奇跡
與他相遇,是在直播間中。
那次,在直播間拍賣中,一名來自上海的男孩不斷競價,最后以1600元的高價拍下了向晨曦制作的手辦。
“從你做的手辦里,仿佛可以讀到你非比尋常的人生,讓人更相信生命里終有奇跡。”男孩認真地說。
帶著一份好感,兩人添加了微信,隨著了解的深入,兩個年輕人也走到了一起。
終于,向晨曦等來了曾經幻想過無數次的戀愛。這,距離她休學時與同學們的約定,已然過去10年。
從堅決反對到逐漸認可,兩人的關系最終得到了男孩家人的支持。從此,男孩過起了無錫、上海兩地跑的雙城生活。
“她為人真實,不矯情不做作,對任何事情都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男友大魚(化名)說,“我喜歡的樣子,她都有。”
生活迎來了甜蜜,病情也有了新的進展。去年,經國內權威專家診斷,向晨曦被重新確診為“免疫介導壞死性肌炎”。這種罕見病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非常相似,雖然難治但不再是不治之癥。
因誤診多年,向晨曦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但在視頻里,她依然笑著與粉絲們分享希望:“我的病或許能治啦!”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向晨曦決定在今年7月與男友訂婚,而后搬到上海,結束二人“異地戀”的生活。
作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向晨曦接受過多家媒體的采訪。以前,她在“未來”這個話題上,總喜歡聊家人和她的粘土學院。
這次,向晨曦只說了兩個字:“健康。”
接下來,男友會陪晨曦去往北京尋找專家進一步診斷治療,她希望,自己能夠遇到下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