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是相一致的,即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促進共同富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需要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前提。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才能為促進共同富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基礎。
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方向。當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居全球第二位,同時人均GDP也屬于中等偏上國家序列,但要達到高收入國家序列,還需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大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以強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作為分配的基礎。
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向導。只有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更好適應新發展要求,破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第二,要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動能主要源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市場創新。因此,要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通過發展和運用數字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技術等,占領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制高點,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獨立和自主。要通過財稅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等鼓勵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創新,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要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鼓勵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出現,引領新型消費。要鼓勵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生產方式,不斷滿足國內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開拓更多國際市場。
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實現較好的平衡。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更加關注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的協調發展,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必須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保護好綠水青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四,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格局立足擴大內需發展的同時,必須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引進高質量的外資和技術,提高對外貿易的規模和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其次要“分好蛋糕”。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分好蛋糕的前提。現階段,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存在著一些問題。從宏觀層面看,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大主體之間的收入分配格局還不太合理;從微觀層面看,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大,收入分配秩序層面還存在收入不規范、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問題。
要實現共同富裕,收入分配領域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宏觀層面的收入分配格局。在保障政府收入和企業利潤前提下,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的整體份額。二是重點解決好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核心要點是“調高、擴中和提低”,即通過建立健全稅收制度,調節高收入群體的收入;通過發展實體經濟和新經濟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前提下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同步提高;通過轉移支付、社會救助、社會救濟、社會捐贈等方式不斷提高貧困、殘疾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關系,充分調動各類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讓市場在初次分配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等方式調節收入分配,社會通過慈善、捐贈等發揮收入分配調節的補充作用。三是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更好地解決效率與公平問題。通過懲治腐敗和打擊犯罪等方式,整治非法收入問題。通過制度建設,不斷規范一些行業和領域存在的灰色收入。通過反性別歧視、職業歧視和學歷歧視等手段,不斷提高就業市場公平性。通過改革手段等不斷降低壟斷行業的高收入,通過機會均等和過程公平的程序性要求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