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行業急需36.8萬名專業人才
“寵物醫生”如何才能煉成?
“大家圍著一頭牛看,老師講解牛的身體結構功能、器官位置,教學生打針、灌腸等常規診療技術,我們試著檢查牛的心跳、肺部呼吸、胃腸蠕動。”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的王一楠描述著上課時的場景,她覺得“治療好傷病的動物,特別有成就感”。
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都是王一楠自己選的。王一楠說,內科、外科、臨床診斷、中獸醫等特色課程都很有趣,她最喜歡上獸醫外科學的實操課程,在課上她了解到手術的基本流程,認識了各種手術器械,“我們還自己動手做了眼瞼內外翻治療手術。”
王一楠未來想從事與寵物行業有關的職業,比如先當寵物醫生,再開一家有自己特色的寵物店。有類似想法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這背后是寵物經濟的興起、寵物行業人才的缺乏。
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2-2023年我國寵物產業發展及消費者調研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將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25.2%,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8114億元。寵物經濟快速增長,寵物行業整體人才需求量也隨之攀升。該研究報告測算,該行業需要約36.8萬專業人才。然而,截止到2020年,全國僅有142910人獲得執業獸醫資格證書,其中執業獸醫師89758人,執業助理獸醫師53152人。
趁此,國內多所高校開設了動物醫學、寵物醫療等相關專業,并與機構、企業開展合作,提升寵物行業人才培養水平。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多所高校寵物相關專業負責人、學生、畢業生,聽他們談談這個專業學什么?就業前景如何?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
今年18歲的王丹,家里養了一只小貓,品種是銀漸層。王丹說,“我特別愛我的貓,每天‘擼’好多遍都覺得‘擼’不夠。”今年7月,王丹在報考大學時,選擇了寵物醫療技術專業,“當時我的父母想讓我學人醫,我特別喜歡小動物,很想學這個專業,父母也就尊重了我的意見。”
王丹說,自己是在帶貓去看病的時候,萌發了想要學寵物醫學專業的想法。就這樣,王丹報考了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今年也是這所學校第一年招收寵物醫療技術專業的學生。王丹說,“同學們都是因為喜歡小貓小狗才學這個專業的。”
一組數據也印證了王丹的說法。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技術系副主任郭志凱介紹,寵物醫療技術專業計劃招生25人,“全部第一志愿錄取”。開設這個新專業,是因為學校所在地內蒙古包頭市的寵物市場在逐步擴大,今年包頭市還啟動了寵物行業三年規劃,“既迎合市場需求,也在為地區經濟發展作貢獻。”
早在20多年前報考獸醫專業的王希春卻只是因為機緣巧合。1998年來到安徽農業大學獸醫專業讀本科時,王希春一度以為自己畢業后要回到農村當獸醫,過上背著藥箱給家禽打針、量體溫的日子。他回憶,那時,很多學生和家長都不清楚獸醫專業到底教什么。
“通俗地說,動物醫學專業主要圍繞豬、牛羊、家禽等經濟動物和寵物(伴侶動物)展開教學和科研。要學動物解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病理學、臨床診斷學等專業基礎課,掌握疾病的發生規律,進而學習內科、外科、產科、傳染病和寄生蟲5大類專業課。”現任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系主任的王希春介紹。
王希春見證了就業趨勢的變化。20年前,畢業生大多去養殖企業、飼料廠、生物制劑、檢驗防疫等單位,只有個別學生從事寵物行業,他們會被當作“不務正業”。2005年開始,隨著養寵人數增多,越來越多畢業生投身寵物行業。“動物醫學每年招收3個班,但是大一結束后,會有約兩個班學生從別的專業轉過來。”
因為選擇,所以美好
這個學期王丹要學寵物解剖生理等課程,后期還會學習寵物藥理、病理、微生物免疫防護、外科臨床、影像產科等課程。“這些知識都很實用。”王丹說,她計劃,在校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假期抓緊機會去寵物醫院實習,日后要參加專升本考試,到內蒙古農業大學讀動物醫學專業,“我夢想今后有能力開一家具有個人風格的寵物醫院,當一名有愛心、有能力的寵物醫生,把熱愛的事情發展成職業”。
1986年出生的陳建亮上學的時候,還沒有寵物醫學專業,他畢業于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動物防疫檢疫班,“班里大多數同學畢業后都去了養殖場、飼料廠,留在了農村。”一心想去大城市的陳建亮,畢業后到北京在一家寵物醫院實習。
學習到一些寵物醫療知識后,陳建亮自己開了一個寵物店,由于缺乏專業的寵物美容師,他又到機構學習了寵物美容護理。從賣活體貴賓狗,給寵物美容護理,再到開寵物醫院、賣寵物用品、開馴犬學校,陳建亮建立了自己的“寵物王國”,成立了北京恩寵商貿有限公司。
隨著產業鏈的全面鋪開,陳建亮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便想:“為什么不能到高校招學生?”2015年,陳建亮的公司第一次面向高校正式招聘,當時實習工資1300元,管吃管住。陳建亮記得,“賓館樓道里站滿了來面試的學生,100多個學生應聘這30個崗位,當時有3個小女生特別向往這個職業,我就破格多要了3個人。”
“寵物行業可能就是一個通道,讓來自偏遠地區的孩子,能跟大城市慢慢地接軌。”讓陳建亮感觸特別深的是,來自家鄉甘肅省的學生都特別能吃苦,迫切地想學到東西,“深夜兩三點還在畫動物的身體結構。”帶著情懷,陳建亮把自己摸爬滾打多年學到的本領教給學弟學妹,“那一批33個學生,20多個人都留在寵物行業,有的開了寵物醫院,還有的在北京買了房。”
從業多年,陳建亮發覺愛寵人士早已把寵物當作家人,也毫不吝嗇在寵物上花錢。有一位山西的寵物主說自家的金毛得了癌癥,想要到北京找一家權威的機構給金毛治病。陳建亮介紹了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動物醫院,“有專業的團隊研究癌細胞。”后來,這位愛寵人士帶著金毛到北京看病,做了一系列的檢查,“進行靶向藥治療。”
“寵物醫療是一個門檻高,并且需要信任的行業。”陳建亮說,當前,網絡媒體興起,一些寵物主人,因為愛他的寵物,怕被騙、被傷害,服務不到位,會自己先去網上查找寵物診療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接受服務時,他們也會做監督,要求也會更高,“這些都要求我們專業人士在精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職業素養,更多地流露出耐心與愛心”。
兼具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涉足寵物行業多年,陳建亮發覺寵物行業的從業者,“不是在跟動物打交道,而是在跟人打交道,做的是一門與人性相關的生意。”如何能把學生培養成專業技能強、又有愛心與責任感的從業者,也成了各學校積極探索的方向。
“專業技能過硬的同時,還要具備寵物營養知識、品牌化營銷思維等,成長為多面手。”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寵物科技學院教研室主任吳孝杰介紹,該校根據學生選擇的就業方向調整授課側重點。比如,以寵物養護和馴導為主攻方向的同學,要重點掌握寵物的飼養管理、美容護理、訓練調教、疾病防治等技能,具有開展寵物的發情鑒定、配種、妊娠診斷、選種等工作的能力;以寵物醫療技術為主攻方向的同學,掌握寵物機體構造與生理功能、寵物常用藥物的特性與應用、寵物常見病變的識別等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影像檢查與診斷的能力。
除此之外,學校也把工匠精神、職業素養作為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融入教材開發、課程建設,通過理論講述,實踐操作,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問診時,不能直接說你的這個狗怎么樣,貓怎么樣,必須熱情詢問和親切稱呼寵物的愛稱。此外,我們還在做城市流浪動物治理的社會服務工作,包括收容,做絕育手術等,讓學生理解,寵物醫生跟人醫一樣,面對的是生命,要敬畏生命,要有仁愛之心。”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寵物科技學院副院長余彥國說。
地處中部的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也在做嘗試。王希春介紹,2019年,該校在原有培養方案基礎上劃分復合型人才方向和小動物方向。其中,復合型人才偏向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科研教學;小動物方向則圍繞貓狗、兔子、豚鼠、烏龜、鳥等寵物,增設小動物內科,小動物外科、小動物產科、小動物傳染病、小動物寄生蟲、小動物檢驗學等細化課程。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還與大型寵物醫院、診療機構合作,聯合對本科新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和頭部企業簽訂專業碩士聯合培養協議,推薦5到10名的研究生去指定動物醫院,針對疑難疾病開展科研;組織學生參與為期7-8周教學實習和10-12周的畢業實習,讓學生把畢業論文寫在臨床一線。今年,學院又成立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生通過頭戴VR頭盔操作軟件進行解剖、手術等操作,觀察動物內部臟器,加深對知識的直觀感受。
2015年9月,有著扎實底蘊的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在浙江省內率先開設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以寵物美容為專項技能,以寵物馴導、醫療護理、寵物飼養、寵物鑒賞、寵物營銷為選擇技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培養新時代復合型技術技能型寵物行業人才。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堅持“駐場式技能強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第一學年在主校區開展基本理論與技能學習訓練,第二學年入駐學院寵牧精品園開展綜合技能強化,第三學年進入企業開始創新創業探索。教學中,還推行“小班式精英化”模式,該校動物科學學院院長潘楊福介紹,“每年報考200人,只錄取45人,專業核心課程均由校內專任與校外兼職教師共同開展學徒制教學。”
2020年,該校成功申報寵物護理與美容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站點,現已培訓并完成考核700余人,不僅實現本專業學生100%持證畢業,還推動了1+X證書在社會面的推廣應用。
“‘它經濟’的繁榮發展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新的機遇,推動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立足企業用人的需求,立足行業發展動態與前沿技術,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潘楊福舉例說,比如擴建寵物馴導場使實操內容更加專業化、開設寵物營養學調配教室向高端寵物行業進軍等,更多、更好地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契合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 王海涵 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