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購物車本來是方便消費者的,現在卻變成了部分商家的營銷手段,導致標低高結等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將商品長時間放購物車還遭客服嘲笑。商家在偷窺消費者購物車嗎?
加入購物車的商品價格頻繁變化
市場監管總局3月14日發布的2022年消費者投訴舉報呈現十大特點報告指出,平臺經濟的大數據算法等技術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誘發新型價格欺詐行為。2022年網購價格訴求10.67萬件,同比增長99.03%。其中就包括標低高結、實時變化交易條件。
近日,有用戶反映,網購加入購物車的商品調價頻繁。中新財經記者經過多日觀察也注意到,有的商品加入購物車不久就提示“比加入時降**元”。但也有的商品上調了價格,系統則并不提示,如果下單時不仔細對比,直接清購物車,就有可能就“買貴了”。
網友調侃,電商平臺交易條件變化比國粹變臉還快,“不要問,問就是有活動,價格升高了就是活動價格結束了,價格降低了就是又有活動了。”
記者也注意到,電商客服對此有一套“萬金油”般的回復,無論價格怎么變,就說現在是活動價。買貴買賤幾乎全憑運氣是否能趕上他們的“活動”。
可能有的消費者要說有價保,買貴申請退差價就行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價保,而且價保也有期限,長則1月,短則數天,過了期限后并不享受價保。
有電商平臺客服對記者確認,“價保退差價需要消費者自己發現差價并提交申請,即便有差價,在消費者未主動申請的情況下,平臺也不會主動補差價。”
“會員價比非會員價高”時有發生
除了在“活動”上做文章,有的電商平臺還在會員上動手腳。據了解,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電商平臺都有會員服務,名義上每年花上百元買的會員會讓你購物更省錢,不過有的消費者并不這樣認為。
市場監管總局上述報告也指出,在價格投訴中,主要還包括大數據殺熟、隱瞞優惠門檻條件、非會員優惠大于會員等問題。
近日,有消費者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他在某電商平臺自營店鋪購買了移動硬盤外殼,因為是會員,最終享受會員權益實付價99.9元。可沒過多久會員過期了,再看同一個商品,顯示原價109元,優惠價99元,“有會員沒會員最終實付價差不多,都是約99元,甚至非會員比當時會員狀態還便宜9毛錢。”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商品下面還標注一行小字“開通會員,預估此單額外省20.54元”。
該消費者吐槽,“我是會員時也沒有享受到這個20多元的優惠價格,會員過期了告訴我開通會員還會額外省20多元。系統還經常提醒我因為有會員省了多少錢等,實際或并沒有節省這么多,不停會員還真發現不了。”
對此,該商家客服對中新財經表示,不同時期活動不同,以實際拍下價格為準,“預估節省20.54元不一定是真便宜這些,只是預估。另外,會員活動是平臺行為,商家并不清楚。”
而電商平臺客服對此先后有三種說辭:“該商品沒有過會員價格”“當時有優惠你不使用”“該商品現在沒有會員價格”。最終說“現在該商品沒有會員價,現在是活動價”。
該消費者稱,“從結果來看,我在有會員期間下單反而買貴了,雖然只貴了9毛錢,但心里不舒服。最終商家同意退9毛錢差價。”
到底有沒有偷窺用戶購物車?
今年2月份,有消費者反映因衣服長時間放購物車被客服嘲諷登上微博熱搜,當時平臺客服回應:在任何情況下,商家是肯定看不到購物車信息的,請大家放心。
實際上,關于電商平臺是否在偷窺用戶購物車信息說法不一。有網友表示,“我看過很多商家描述說收藏加購會優先發貨。”還有網友稱,經常看到系統提醒說多少位消費者已將該商品加入購物車,如果沒有看用戶購物車這些信息如何知道?
但也有店鋪客服告訴記者,他們是看不到消費者購物車的,具體電商平臺能否看到,就不清楚了,“消費者提交訂單到待支付環節,我們才能看到用戶的詳細訂單信息。”
記者查看,部分電商平臺加入“分享購物車”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主動選擇分享購物車信息,外界是可以看到用戶購物車信息的。還有系統提醒“**位VIP加購了它”,電商平臺對此回復,“這些都是脫敏信息,不是掃描購物車信息。”
對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