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5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怎樣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未來將從哪些方面發力?針對這些問題,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
會議就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作出重要判斷,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強調要“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2021年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總量略有下降,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些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要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
從人口總量看——我國仍有14億多人口,人口規模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中國擁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500萬,勞動力供給資源依舊充沛。
從人口素質看——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此次會議進一步提出,“要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這明確了新形勢下人口發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標,為全面加強人口領域工作,使其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指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說。
提高人口整體素質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關鍵。會議提出,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目前,我國已建成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內的當代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2022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5.5%、91.6%。
“我國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正在變為現實,為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賀丹說。
健康既是福祉,也是生產力。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約半數為60到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不少人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尚佳,在自愿的基礎之上,可以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余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說,隨著人們活得越長、活得越健康,“銀發族”的人才資源有望得到進一步挖掘。
會議提出,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專家表示,當前一些地方和企業“招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并存。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兩難”問題,讓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優化人口結構 維護人口安全
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優化人口結構,維護人口安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可以從人口發展與人口安全兩個角度出發,既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加快提升人力資本和創造人才紅利,也要統籌考慮人口自身安全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外部系統的平衡,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的同時,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永續共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胡祖銓說。
從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到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近年來,我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推動釋放生育潛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既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需求。
會議對此專門作出部署,提出“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目前我國429個市地級行政區已完成“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編制工作,實現市地級全覆蓋,全方位整合資源力量,拿出土地、住房、財政、投融資、人才等“真金白銀”的政策包,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
“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既有助于提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也有助于實現人口與經濟的良性互動。”胡祖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