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種蒜歷史悠久,明代徐霞客游經云南時就曾記錄,在大理洱源縣右所地區“湖中渚田甚沃,種蒜大如拳而味異。”
說起種蒜,大理人民可謂是當仁不讓,州中各縣皆有栽種,尤其是在彌渡縣、洱源縣、賓川縣等地。得益于大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這里產出的紫皮大蒜在蒜素、蒜味上,別有一番“蒜味”。
▲在云南大理的賓川縣,紫皮獨頭蒜是當地特產。朱楓丨攝
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幾畝大蒜,每年收完玉米和水稻就開始種蒜,也有在自家葡萄地里套種大蒜。在他們眼中,種蒜不僅可以賣蒜薹,還可以賣青蒜和蒜頭,最重要的是不愁銷路,紫皮大蒜已成為了當地居民致富增收的“小季”主導產業。
過去,種植戶會將收上來的大蒜拉到市場上去批發,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有時候爛在地里滯銷。如今,在當地新農人的帶動下,云南紫皮大蒜積極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幫助下,飛出大山暢銷全國。
電商助力,云南紫皮大蒜“飛”出大山
獨頭蒜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相比山東、河南等大蒜產區,大理因土質和光照等自然因素,產出的大蒜顏色更深,辣度也更高一些。鮮蒜表皮為紫紅色,曬干后表皮變成淡紫色,這種紫皮獨頭蒜大蒜素含量約是普通大蒜的3倍。
獨頭蒜產量低、數量少,物以稀為貴,市場上普通大蒜大約3元一斤,而大理賓川縣的獨頭蒜最貴能賣到11元一斤,是普通大蒜價格的3倍還多。別看現在成了寶貝,就在3年前,獨頭蒜還是市場上賣不掉的品類。
2020年年初,受線下市場銷售渠道影響,賓川大蒜一度滯銷。晏林英的父親晏必軍是大蒜行業里的“老將”。 此前,他的線下市場銷售渠道穩定,將賓川的大蒜賣到廣州、貴陽、昆明等地。在“老將”的各種手段都難以施展的時候,當時在家上網課的晏林英提議,可以在拼多多上開店,試試看。
▲晏林英宅在家里上網課,并嘗試開網店賣大蒜。李新民丨攝
此前當地人也有開網店賣大蒜的,但銷量一直不高。2019年暑假,晏林英就曾嘗試過,但因為不會運營,只能每天零散賣出去幾單。晏必軍看女兒自己當客服,自己打包發貨,總覺得電商銷售成不了氣候,“你這小箱小箱的能賣多少?干一個月不如我一個掛車賣得多。”
形勢所迫,再次開店,“剛開始什么都不懂,好在拼多多的開店流程還比較簡單。”邊學習邊實踐,晏林英逐漸打開了缺口。2021年春節,晏林英的店鋪訂單日均超過4萬,單日銷量超過50噸。再加上拼多多高流量助力,每逢時節還有專門引流活動,又過了半年,店鋪銷售額已遠遠超過線下市場。
見識到電商的威力,晏必軍開始把大蒜的渠道重心轉移到電商平臺。為了配合新的銷售模式,他還改革傳統的大蒜收購中間環節,先后成立了三組采購,親自到田間地頭收購大蒜。從那之后,當地大蒜沒掉過價,也從未再出現滯銷的情況。
線下不識的獨頭蒜,線上大火
線上銷路打開了,但對于晏必軍來說,把獨頭蒜銷售出去仍是心頭大患。獨頭蒜在線下市場認可度始終不高,很多人覺得沒見過、更沒吃過。實際上,獨頭蒜并不是專門的品種,大蒜種下去,既可能長成獨頭蒜,也可能長成多瓣蒜。通常1畝大蒜,產獨頭蒜概率在20%左右。獨頭蒜銷售一直是行業難題。
“線下市場賣不掉,要不放線上試試?”晏林英心想。當時,獨頭蒜在電商平臺上是非常少見的品類,只有一兩家小店有售,銷量不高。
畢竟是市場上不要的貨,晏林英把價格降到最低,以鮮蒜的形式銷售,沒想到第一批獨頭蒜很快賣完了。有段時間,市場上剩下的大果太多,拍下訂單全部發大果。消費者反饋很好,味道辛辣,剝皮方便,長相也喜人,有消費者說:“白白胖胖、像小籠包一樣。”
大號鮮蒜不僅迎合了線上顧客喜歡新鮮、大個農產品的需求,還避開了干蒜賣相差的麻煩。并且北方地區鮮蒜一般在5月到6月上市,而大理賓川的鮮蒜上市時間為1月到5月,正好跟北方鮮蒜上市時間錯開。晏林英抓住鮮蒜水嫩鮮亮的特點進行視頻推廣,還把很多種吃法拍成視頻放到店鋪首頁。難賣的大號獨頭蒜一下子火了。
▲大理賓川的獨頭蒜通過拼多多賣出一片“新天地”。朱楓丨攝
晏林英驚喜地發現,獨頭蒜相對于其他果蔬,更適合電商。獨頭蒜本身是個球體,皮比較厚,耐摔耐放,打包過程中,不用加那么多包裝材料,一個箱子裝滿就可以拉走,其他水果為了防止磕碰,可能要加托盤、泡沫、網套等。賣出去的獨頭蒜好評率很高,需要解決的售后問題、再次投入的售后成本都比較少。
獨頭蒜通過拼多多賣出一片“新天地”,種植戶們也學著標準化、規范化種植,多瓣蒜和獨頭蒜分開,獨頭蒜不再是“附帶”產物。難賣的大號獨頭蒜成了搶手貨。在賓川,種植戶們已經摸索出專門種植獨頭蒜的辦法,把1畝地產獨頭蒜的概率從20%左右提高到約80%,每畝地產值比原先高出很多。
聚沙成塔,大蒜產業再上臺階
店鋪單量暴漲,發貨的壓力增大。為了保障及時發貨,晏林英引進了當地第一條集大蒜分揀、封箱和貼標于一體的全自動流水線,單日可承載50噸的大蒜分揀任務,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進一步降低了中間的人工成本。
另外,“個頭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晏林英說,獨頭蒜往往通過人工手檢,肉眼分辨大小,這種方式挑揀出來的個頭差別比較大。果子外觀品質不標準,參差不齊,售后問題由此增多。對此,晏林英同樣引進專門的機器,用機器分級,精準到毫米尺寸。機器還搭配了一個傾斜斗,用震動把大蒜上攜帶的泥土初步清潔。
▲分揀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將收購上來的大蒜進行分揀。朱楓丨攝
通過這三年在電商行業的學習和摸爬滾打,晏林英一度成為拼多多平臺大蒜品類TOP1的商家。與此同時,她還將自己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大理當地其他的農產品上,像軟籽石榴、沃柑、紫薯等都被她放到網上售賣,并根據農產品本身的屬性進行對應調整。期待著如同大蒜一樣,借助拼多多平臺成為下一個爆款。
此外,從去年開始,晏林英開始組建自己的電商直播團隊,她堅信,作為源頭工廠,自己有足夠的優勢。她再次踏上學習的旅程,四處找培訓班上課,了解直播行業規則。目前,晏林英的直播店鋪全平臺粉絲數已超過50萬。
晏必軍建議女兒搞一個“電商創業園”,在自家倉庫單辟一塊區域,改造成辦公場所,并為當地的年輕人提供辦公設備和大蒜貨源,讓他們自己干,利潤甚至也可以讓年輕人拿大頭。“我們當地電商基礎不差,在電商協會注冊的會員就超過200家,其中,90后商家占比超過三分之二。”晏林英了解過情況,不過,大多數商家規模比較局限。
“在賓川,我們這些‘農二代’還是挺多的。”晏林英說,不少“農二代”都在畢業后返鄉接手家里的農事。雖然相較于昆明,賓川的電商基礎沒有優勢,但她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自己一開始不也是什么都不會,沒有電商人才,那就培養人才,“我們的電商運營團隊也比之前人數要多,很多小伙伴來自周邊的村子,大多二十五六歲,我們從零開始培養,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我很幸運,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創業的起點比較好。”晏林英說,下一步,她打算整合供應鏈資源,聯合年輕人的運營技術,一起加入電商創業的大軍,讓賓川的大蒜產業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