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區域性洪水、干旱、高溫熱浪并存
緊盯江河湖庫 力保安全度汛
核心閱讀
當前,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進入主汛期,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地區各部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災,切實做好預報預警、會商研判、工程調度、搶險救援等各項舉措,全力保障防洪安全。
7月11日至16日,長江流域自西向東將有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降水,岷江、沱江、嘉陵江等將出現漲水。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會商室里,密集研判,一道道調令傳出。
7日6時,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出現洪峰水位25.3米,里下河地區6個站點超警戒水位……當前淮河流域進入梅雨期,淮河水利委員會印發主汛期30條工作清單,啟動主汛期工作機制。
從3月24日入汛到當前,全國汛情呈現何種態勢?當前防汛工作進展如何?如何為防汛贏得主動?
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頻發,時間相對集中
“總的看,江河汛情總體平穩,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西南等地發生階段性旱情。”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分析,當前汛情呈現“兩多兩少”特點,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頻發,全國水庫蓄水總量總體略偏多,全國降水量總體偏少,主要江河徑流量總體偏少。
入汛以來發生的17次強降雨過程,造成18省份的23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大部分為中小河流,還有25條中小河流發生超保洪水。”姚文廣介紹,而且洪水發生時間段集中,6月22日以來有14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占入汛以來的63%,這給防汛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大江大河汛情如何?據水利部統計,當前大江大河水位總體偏低,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比常年同期偏低3.03米至5.32米,黃河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0.53米至3.60米。
“大江大河牽涉面廣,影響范圍大,周邊分布著城鎮、工業園區和重要基礎設施,決不能掉以輕心。”姚文廣說,今年水利部及時修訂批復長江、黃河、珠江流域年度重要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太湖流域洪水與水量調度方案。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調度實戰演練全面開展,有效檢驗方案、鍛煉隊伍、提升能力。
接下來,汛情如何發展?據預測,7月至8月,氣候狀況為一般到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區域性洪水、干旱、高溫熱浪偏重。分流域看,松花江、黑龍江中游、遼河渾河太子河、淮河及沂沭泗、長江下游支流滁河青弋江水陽江、太湖及錢塘江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此外,內蒙古中部西部、陜西中部北部、山西等地可能出現干旱,華北、華中中部南部、西南東北部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須統籌防洪和抗旱需求,精準施策,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和蓄水保供作用,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抗旱水源,特別是要警惕旱澇急轉,做好準備。
緊盯薄弱環節,為江河湖庫織密織牢“防護網”
7月4日,“綦江2023年第1號洪水”形成,這是重慶市今年首個中小河流編號洪水。
中小河流是防汛重點領域。“中小河流流域面積一般為200至3000平方公里,匯流快,水位暴漲暴落,特別是位于山區的小河小溪,源短流急,突發性和致災性比較強,需要格外警惕。”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技術信息處四級調研員王愷介紹,與此同時,中小河流點多面廣,堤壩防洪標準較低,預報預警難度大。水利部門緊盯薄弱環節,提前預置搶險力量,加強監測預警,隨時對可能發生的險情進行處置,同時督促指導基層政府組織群眾避險。
從長遠看,要加強系統治理,不斷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水利部組織編制全國中小河流治理總體方案,2022年累計治理中小河流1.2萬公里。今年水利部繼續以流域為單元,開展科學規劃、完善防洪工程,對881條中小河流開展系統治理。
水庫安全度汛至關重要。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近10萬座,其中部分中小型水庫存在年久失修或病險的問題。“我們對全市6座大中型水庫、197座小型水庫全面排查,發現共性問題3類、個性問題10類,一鎮一單,一庫一策,督促整改。”湖北省廣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長華運鵬介紹。
水利部提出,病險水庫主汛期原則上一律空庫運行,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必須全部到位。“一旦水庫出險,要一手抓人員轉移,一手抓險情處置。如果遇上超標準洪水,必須提前組織影響范圍內人員轉移,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姚文廣說。
技防加人防,滾動更新洪水預報7.77萬次
雨水情預報得準,預警傳達得及時,才能為防汛贏得主動。6月中下旬,珠江流域遭遇一場時間長、強度大的降雨過程。珠江水旱災害防御“四預”平臺上,信號閃爍,數字跳動。“‘四預’平臺集合了交互式預報、自動預警、多維度預演、比選優化預案等功能。實時雨情、水情、預報結果等輸入,可自動生成幾十套水庫調度方案,防汛決策更科學高效。”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不到半個月時間,珠江委發送預警信息3200余條,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巖灘等西江中上游水庫群攔蓄洪水17.39億立方米。
今年水利部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每日以“一省一單”形式向預報降雨較大地區靶向部署防御工作。目前,水利部滾動更新洪水預報7.77萬次,向防汛責任人和社會公眾發布江河洪水干旱水情預警545次,27省份1187個縣發布3.48萬次縣級山洪災害預警。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水利部流域防洪業務“四預”應用取得突破,全國降雨形勢展望期由20天延長至30天,主要江河關鍵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
環環相扣的“防汛鏈”離不開層層壓實的“責任鏈”。水利部公布全國726座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名單,每天抽查100座中小型水庫督促責任人全面落實,啟動主汛期工作機制,加強會商研判和值班值守。姚文廣表示,水利部門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讓責任更實,舉措更細,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王浩)
延伸閱讀
防汛小知識
汛期:每年自3月1日起,當入汛指標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當日可確定為入汛日期:連續3日累積雨量50毫米以上雨區的覆蓋面積達到15萬平方公里,或是任一入汛代表站超過警戒水位。
主汛期:強降雨集中,極易產生洪水的時期。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洪水出現頻率最高的時間,稱為“七下八上”,是防汛關鍵期。
警戒水位:對有堤防的江河湖泊,警戒水位一般指洪水普遍漫灘或堤防開始擋水的水位。對沒有堤防的河流,警戒水位一般指洪水漫灘并可能發生洪水災害的水位。警戒水位由水利部門根據堤防工程條件、江河洪水特性、歷史資料、防洪保護對象的重要程度等綜合分析確定,也根據工程除險加固建設等情況適時調整。
保證水位:指能保證堤防及穿堤建筑物自身安全運行的上限水位,是根據江河堤防情況規定的防汛安全上限水位。洪水水位超過保證水位后,相應河段發生超保洪水。(資料來源: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