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沈陽綜合保稅區內的東北地區首個國際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看到,一臺10億像素掃描系統正在為藝術品進行高精度掃描。僅過2分鐘,一件藝術品的60余個特征節點就被逐一記錄,屬于這件藝術品的“數字身份證”隨即產生。
目前,中心內共有來自境外的版畫、巖彩畫、油畫、雕塑等藝術品2000件。以往,海關對進出區的藝術品需要進行肉眼核對,不僅監管耗時長,損壞風險高,如何辨別鑒定更是長期存在的監管難題。而現在,通過引入“鑒證溯源+密鑰發布+區塊鏈保護”的創新技術,保稅藝術品的監管更加智能高效。
“隨機多點位的檢測可以記錄藝術品小到一個‘毛孔’的細節,并轉化為‘DNA’一樣的數字序列,為藝術品建立包括外觀、作者、材質等信息的詳細‘戶籍檔案’。數字檔案錄入后,藝術品便可以在國內開始保稅展示之旅。”沈陽海關所屬遼中海關保稅科科長徐波向記者介紹。
沈陽海關所屬遼中海關還根據藝術品的對溫濕度、無塵度要求,與口岸海關協同開展“先入區,后查驗”的聯合查驗,提高通關效率。多形式開展保金、保函業務,以總擔保管理模式,實行“一次擔保,多次循環使用”的最簡化手段。高效的通關舉措為企業吃下了“定心丸”,創新的步子也越邁越大。沈陽海關支持保稅藝術品開通海陸空多模式運輸方式,根據藝術品的特性及數量為企業量體裁衣,降低運輸成本。
一直以來,沈陽海關不斷探索綜保區藝術品智慧監管模式,以科技賦能引領監管創新。2023年,沈陽海關擴大了“智慧溯源”試點企業應用場景和藝術品品類使用范圍,疊加“一次采集,多次進出區”監管模式,方便藝術品進出區展示,藝術品出區展示較去年同期增長90%以上。
“我們將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企業開展藝術品交易、拍賣、融資等多種業務開展,拓展‘一帶一路’框架內的文化藝術產業深度交流,打造東北國際保稅藝術品產業發展新平臺。”徐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