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中國漁具產業已走過了黃金的十年。在數字化與生活方式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漁具企業正錨定更高質量的發展,邁向更高目標。
很長一段時間,“地攤貨”“貼牌生產”成了中國漁具產業的標簽,規模小、創新能力低是制約中國漁具產業發展的困擾。然而過去十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技術創新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漁具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隨著垂釣運動進入大眾視野,中國漁具企業也借著這股春風表現出了相當大的潛力。目前國內現存漁具相關企業78.5萬余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24.5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109.8%。作為出產全世界80%漁具產品的國家,中國已是全球漁具加工大國。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漁具伴隨著產業轉型已蘇醒。
釣起本土力量
山東威海海景航拍。
20世紀80年代,我國漁具產業的工業基礎薄弱,市場上缺乏玻璃纖維釣魚竿的制造。隨著全球釣具產業的轉移,得益于輕工業的支持,我國威海仿制出了中國第一支玻璃纖維釣魚竿,漁具行業以貿易代工為主的階段迅速展開。
行業大變局發生在釣具材料上的變革。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釣具向碳素竿突破,釣具行業開始崛起。碳纖維材質具有輕質、強度高等特點,所以碳纖維材質的釣竿迅速成為了國際上最受歡迎的釣竿。也正是那個時候,國內釣魚愛好者才開始慢慢多了起來。
從玻璃纖維釣竿到碳素釣竿,看似普通的魚竿背后的轉變卻承載著我國對碳纖維技術的投入。碳素竿采用碳纖維制成,這種高性能合成纖維不僅比頭發絲還細,卻具備鋼的7-9倍的拉伸強度,而重量僅為鋼的四分之一。因此,碳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衛星、火箭、航天等高科技領域。
由于國外技術封鎖等原因,中國的碳纖維技術在起步階段進展較慢。直到2001年,科技部啟動了碳纖維研發項目,一些大型漁具企業開始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中國漁具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山東威海漁具廠生產出的魚竿等待工人檢驗。
實現了從無到有,還要從“小眾”到實現“大眾”。隨著碳素竿的普及和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釣魚。當垂釣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走進了更為大眾的視野。互聯網不僅讓“大眾”成為可能,也為中國漁具企業創新帶來更多可能性。
年輕人“釣動”漁具大市場
釣竿的輕量化也讓釣魚越來越年輕化。
在一眾輕戶外運動中,釣魚同時讓“銀發族”和“Z世代”都上了頭。近些年,漁具產品的創新使得釣魚門檻降低了許多,這不再是中老年男性的專屬運動,而是朝著更年輕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女性和兒童也越來越多參與進來。
據中國釣魚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1.4億釣魚人群,其中18歲以下的釣魚愛好者占了總數的12%,18歲至24歲占10%,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已經成為釣魚的主力軍,為46%,占比接近一半。而“曾經的王者”45歲以上的“大爺團”群體只占32%。
威海漁具從業者在戶外進行產品拍攝。
對年輕“釣魚佬”們來說,釣魚從來都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秉承著“貌似躺平”的生活態度,去親近自然。這種生活方式也創造了新的消費升級。
據資料顯示,垂釣用品的消費增速已經超過了球類、游泳、騎行等體育項目。某電商平臺披露的消費洞察數據顯示,有200萬“95后”每年都會購買垂釣產品。
消費升級和垂釣需求的改變,為釣具向高端化轉變打開更大的潛力空間。每個地區的釣友根據水情和個人喜好的不同,對釣具有著不同的需求。為了滿足新消費者的需求,垂釣企業也在不斷創新產品和運營方式,通過推出更符合年輕人喜好和潮流的漁具產品,來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于釣魚的行列。
在河邊釣魚的釣友。
中國垂釣行業的崛起,還離不開渠道的變革。新媒體平臺的發展,讓釣魚活動在年輕群體中廣泛傳播,釣魚愛好者也愿意通過分享和記錄來詮釋自己的愛好。讓“釣魚熱”更持久,如何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觸達用戶是中國垂釣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共解的題目。
電商平臺加速漁具行業崛起
在數字時代,互聯網為漁具行業提供了更多市場機會,也成為了漁具企業洞察消費者的重要渠道。
“從2017年入駐拼多多,我們釣具銷售數據得到了很好的收獲,推動了我們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威海釣迷路亞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經理張榮波表示,“拼多多上有大量的年輕用戶,他們不只追求性價比,也有高品質的需求。從2018年到2019年,我們在拼多多的銷售占比超過了公司銷售的50%,直接帶動了線上銷售。這也印證了我們當初果斷入駐拼多多的想法是對的,用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是很大的。”
張榮波公司的員工在打包拼多多釣魚竿訂單。
對于漁具企業來說,讓更多的釣友看到創新產品,用上創新產品,銷售場景是重要一環。張榮波回憶企業從2009年開始進入電商平臺的。當時并沒有產品細分類目,統一被劃分為水上運動。隨著垂釣運動的興起,在拼多多平臺上,現在已有獨立的門戶和完善的類目歸宿,銷售場景的便捷,為商家培育用戶提供了助力。現在,張榮波在拼多多上有13家店鋪,魚竿日銷售數量累計可達400只。
張榮波在和拼多多店鋪運營溝通上架產品。
用戶的增長帶來更多反饋和需求出現。在電商平臺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還基于大數據來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威海程馨戶外裝備廠總經理王威就是釣魚愛好者,他會根據魚情選擇合適的釣竿,在線上銷售時也很樂意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用戶。在這些業內“釣魚佬”的眼中,東北地區的用戶喜歡偏硬一些的魚竿,江浙和湖南湖北地區的釣友由于水域和魚情較好,常選擇長竿和追求大魚的感覺;云貴、四川等地區的釣友偏愛休閑野釣,對競技類魚竿需求較少;江浙地區的釣友傾向于輕量化的鯽魚竿,可能與釣魚環境的優美和追求釣魚意境有關。
王威在船上海釣。
從漁具產業和各類釣場的高強發展增速就不難看出,年輕人的加入為釣魚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拼多多數據顯示,目前,在拼多多平臺上漁具商家已達到20萬,銷售體量超百億,漁具已成為拼多多用戶心智很強的類目。
近些年,針對漁具源頭工廠,拼多多通過指導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促銷活動幫助商家拓展生意,并從中扶持出一批品質可靠、深受消費者認可的漁具工廠打造自己的品牌。而針對漁具行業的知名品牌,拼多多會有急速開店、百億補貼、多人團等各類扶持政策進行招商,幫助漁具品牌低成本入駐平臺開展生意,獲得生意增量。
永旭品牌就是在拼多多的賦能下,從一家源頭工廠轉型成為了滄州當地標桿漁具品牌。在永旭品牌負責人齊江峰看來,與以往對接經銷商不同的是,線上銷售可以和消費者直接鏈接,對消費者新需求能直接洞察到,并可以及時改進產品。比如針對年輕化市場,竿的涂裝顏色會選擇更受年輕人喜歡的鮮艷色系。“在入駐拼多多的5年中,在提升產品力之外,在平臺指導下我們的營銷推廣也在不斷突破,這對品牌影響力有很大的助推作用。”齊江峰說。
張榮波公司的漁具倉庫內,員工正在撿貨。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在拼多多平臺上可以看到,中國漁具品類變得更為豐富專業,產品價格帶更為豐富,產品變得更注重品質和外觀。而針對每一個漁具商家,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平臺,真正想做的是通過技術賦能,供應鏈數字化升級,扎扎實實幫助廠家、商家,幫助他們找到更大的市場,甚至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以正向、良性的方式,促成平臺生態的共贏。
當下在短視頻平臺上,和釣魚相關的內容播放、點贊量都居高不下,還有很多無法親自去釣魚的人,喜歡上了“云釣魚”。對于這個千億元規模的市場,想穩定增長,不是靠一家企業或者一個平臺就能觸動,當更多的力量匯集在一起,便能助推中國漁具行業向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