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村油井旁,曾被原油污染的地塊。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吳新光 馬寧)12月25日,《長城調查 | 山東濱州一地原油泄漏污染麥地 當地為啥諱莫如深?》在長城網·冀云客戶端刊發后,引起濱州市、博興縣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2月26日,博興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報料郵箱:guoneixinwen2023@126.com)記者,原油管道泄漏污染的麥地面積不大,當地已進行了土壤修復。
記者了解到,11月24日晚上,位于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屯田村的一口油井發生了原油管道泄漏事故,泄漏的原油灌入了麥田。
濱州市生態環境局博興分局相關負責人說,此次原油管道泄漏原油污染了1.2畝麥地,涉及兩戶村民。小麥賠償款,已給當事村民賠付了,當地油區辦先行墊付了這筆賠償款。
生態環境部發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
12月22日,博興縣(一個月前的)原油泄漏地點(右下角)與遠處的屯田村。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濱州市生態環境局博興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1月25日,對泄漏的原油,油田方找有資質的公司全部收回了。11月26日,油田方將受污染的土壤挖出來,全部收走,又從外面拉來好的客土,把地塊墊平。管道里的原油都是優質油,原油污染的土壤厚度1厘米多,工程量不大。土壤修復后,生態環境部門沒有派人去驗收,呂藝鎮政府派油地辦工作人員去驗收了。
屯田村油井旁,曾被原油污染的地塊。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專業人士表示,石油類污染土壤的修復屬于世界性難題。由于石油的流動性大、滲透性強、對土壤黏附作用顯著等特點,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體系復雜、范圍廣、治理難、周期長、危害大等特點。目前,石油污染的地塊土壤主要有物理、化學、生物三種修復技術。
據專業人士介紹,物理修復是指以物理手段為主的客土法、焚燒法、物理分離法、溶液淋洗法、固化穩定法、熱脫附法及電動力法等污染治理技術。其中前幾種方法是早期的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術,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修復效果,但投資大,污染物消除不徹底,潛在危險性較大,已逐漸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