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擁有3億用戶的微信業務,將有可能從免費變為收費。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微信有收費可能”的言辭一出,在市場上激起千層浪,有關收費是否合理、應該向誰收費、微信開發商騰訊動了電信運營商奶酪等說法甚囂塵上。專家指出,在互連網逐漸占據主流地位背景下,中國電信運營商不要有打壓對手或盤剝消費者的想法,應面對挑戰做出業務調整,積極開拓創新,打開新的盈利空間。
九成網友準備棄用微信
3月31日,苗圩部長在參加第二屆“嶺南論壇”時表示,微信有收費可能,但不會大幅度收費。工信部正在協調運營商微信收費一事,他們會考慮運營商的合理要求。
苗圩的話一出,各方反響劇烈。網友們分析,一旦運營商向騰訊收費,騰訊就要向消費者收費。據新華網調查,有九成網友表示若收費將不再使用微信。
三大運營商就收費問題并未給出確定答案,但都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自己的態度。中移動總裁李躍在去年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提出,微信等OTT業務對傳統運營商構成威脅。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在深圳IT領袖峰會上稱:“違背經濟規律做事都是難以長遠的”,但他同時表示,運營商與OTT公司不會發展成水火關系,而是魚水關系,相互促進。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上月在業績發布會上說:“微信未來可能對短信等增值業務收入構成沖擊,但至今對中國電信業務影響不大。”
騰訊微信團隊4月5日在新浪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網絡流傳甚廣的三種收費傳言不實。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微信作為基礎服務,不會進行額外收費。
向用戶收費不合理
微信因方便、便宜和功能多,深受消費者歡迎,如今是何原因突起“收費”一說?對此,苗圩稱:“(運營商)說我維護這么大的一個網絡,還要投資,還要運營,除了流量以外還應該有這些方面的收費,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支持收費的電信專家解釋說,微信占據了原屬語音業務的“信令資源”。據介紹,“信令”是一種專門用于控制電路的信號,是運營商為保障用戶正常使用網絡而設置的用于管理的專用通道。而微信是“只要登錄就時刻在線”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目前,3億微信用戶每幾分鐘就發出一次信號,大量的信號令運營商的信令通道變得擁擠。
運營商鋪的通道被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大量業務占據,這當然令運營商不滿,更重要的是,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還使運營商原有的短信、彩信等業務出現明顯下滑。對于二者之間出現的利益糾葛,責任在誰?社會上眾說紛紜,但主流觀點不支持收費,特別是不支持向廣大用戶收費。
一種觀點認為,大量網絡信令資源被占用的責任不在微信,而是暴露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經濟學家馬光遠指出,運營商在獲得巨額暴利的情況下卻又以建設網絡基礎設施之名試圖通過收費等扼殺對其造成威脅的微信等OTT企業,其目的并非為了保證網絡的通暢,而是為了保護其壟斷利潤。
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運營商認為自己吃了虧,可以與騰訊協商收費,不應向用戶直接收費;如果騰訊向運營商交了錢,它可用增值服務彌補損失,為保住用戶,騰訊也不能向用戶收費。
有專家指出,微信收費還涉嫌雙重收費。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目前移動數據業務采用根據流量付費的模式,消費者已經為此支付了費用,另外再支付流量費以外的費用顯然是不合理的。
平衡利益保護創新
專家指出,通過“是否收費”之爭引出很多深層次問題:在互聯網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背景下,中國電信業是通過政策和壟斷地位打壓對手,或是從消費者身上多拔幾根毛,還是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積極投身高科技產品的研發推廣,用更方便、高端的產品和服務壯大用戶群,開發出新的利潤增長點。
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閆曉佳指出,運營商需要直面淪為通道的事實,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都在面對這個挑戰做出業務調整,與其以保守壟斷思維打壓競爭對手,不如開拓新的盈利空間……運營商完全可以設計出流量更大套餐供給商旅人群。
“對微信這么一個既具有世界影響,同時又暗合時代發展的產品,企圖通過‘收費’等方式進行扼殺,扼殺掉的不僅僅是微信,而是中國互聯網的未來”,馬光遠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是一個國家的公共政策保護壟斷還是捍衛競爭,呵護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微信收費只是一個標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