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縣城里崛起世界光伏巨頭[組圖]
“化蛹成蝶”做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光伏巨艦 “化蛹成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著欣喜也有著磨難,需要捕捉稍縱即逝的機遇,需要迎勢而上,正所謂“天下之事,待機而動,伺時而發,萬事而無不成”。 把握大勢,及時調整經營戰略,使晶龍一次次搶抓機遇,得到持續快速發展。憑借高層領導的市場敏感性,晶龍總能領先市場一步,逢山早開路,遇河先架橋。跨越發展———成就規模優勢巨擘。“沒有產業規模,一切都將無從談起。”靳保芳認為,要想掌握市場話語權,就必須有規模優勢。晶龍規模優勢的形成,離不開兩次大規模擴張———“兩次提前3個月”。當別人還在觀察、思考的時候,晶龍卻提前3個月迅速行動,快速搶占先機,掀起擴張風暴。 2009年,第一次“提前3個月”———科學研判,提前布局,銷售收入再次破百億。 挺過“寒冬”的強者,對機遇的渴望尤為迫切。2009年四五月份,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光伏市場稍稍好轉,當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還未從危機中走出來時,晶龍就果斷預測下半年市場將回暖,并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一切準備。 沒有先人一步的思考,就不可能掌握市場先機。 事實正如預料,當年下半年市場開始回暖。國內光伏企業歡欣鼓舞,開足馬力展開了一場追回損失、再創佳績的大會戰。但是,在此前3個月,晶龍早已提前啟動。生產銷售等工作比同行整整提前3個月。當別人觀望等待時,晶龍已手握訂單并生產了3個月。2009年第四季度,晶龍生產銷售太陽能電池270多兆瓦,一舉超過2008年全年總量。當年,晶龍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再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利稅9.88億元,為快速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實現迅速復蘇和新擴張奠定基礎。 2010年,第二次“提前3個月”———謀篇布局,捷足先登,躍升為世界最大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造商。 2010年新年伊始,世界光伏行業重新沐浴在市場的春天里。靳保芳迅速對企業項目建設,發出前所未有的動員令:搶抓機遇,開足馬力,搞好生產,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僅在寧晉,就一次性投資12億元,建設20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大規模擴張后,喜人的成績紛至沓來。當年第二季度,晶澳單季出貨量高達311兆瓦,取代德國太陽能行業龍頭Q-Cells,坐上全球晶體硅電池片供應商的頭把交椅;單晶硅生產能力已達到6000噸,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2吉瓦,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當年晶龍集團銷售收入比2009年陡增160億元,達到267億元,利稅41.7億元,使其世界光伏規模第一的地位更穩固。 走好一步棋容易,而下好一盤棋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憑借市場敏感性、時時領先一步的跨越發展,成就了晶龍規模優勢的巨擘。 晶龍以生產太陽能單晶硅片為主,規模做到了世界最大。但這樣的產品結構,只能處于整個光伏產業的最底端,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尤其是在市場劇烈震蕩的時期。“規模做大了是基礎,但還不夠,關鍵還是要做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的航母。”在靳保芳看來,新興產業在初期只有迅速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形成相互聯動促進的產品結構體系,才能克服市場瓶頸。 縱橫拓展———構建產業集群的巨艦。 橫向延伸,圍繞主導產品單晶硅,建立相關的配套服務企業群。圍繞主導產品單晶硅生產,晶龍開始橫向擴展產業鏈,建立單晶爐制造廠、高純石英坩堝制造廠、高純石墨加工廠等服務群體,催生出與主業相關的一批橫向延伸企業。“這樣做使某些產品由國外進口轉變成自主生產,大大增強了市場適應能力,降低了生產成本。”賈二英說。 縱向延伸,使產品從半導體材料向成品件延伸,從一般產品向高精尖產品延伸,從初端的低附加值產品向終端的高附加值產品延伸。“晶龍從一般的半導體材料向高精尖的器件級、電路級產品延伸,從初端的低附加值產品向終端的高附加值產品邁進,形成以太陽能單晶硅為主導產品的生產系列,具備科研、生產、維修、貿易、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了集團內部相互聯動、互相促進的產品結構體系,形成了高科技企業群。”賈二英說。 產業鏈條的延伸還不止于此。2010年,晶龍緊跟市場前沿,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進一步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條。單一依靠生產單晶硅片為主的格局得以改變,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銷售收入占集團銷售收入的70%以上,一舉躍升至光伏產業的最前端。 產業鏈上縱橫拓展,打造出一個產業集群巨艦,邁向產業高端新征程。縱向延伸,產品向高精端及下游延伸,晶體生長(多晶硅鑄錠)—切方—切片—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系統工程安裝,建立起一條世界光伏產業界獨具優勢的產業鏈;橫向延伸,從光伏耗材入手,建立了半導體設備公司(生產單晶爐)、高純石墨加工廠、高純石英坩堝廠、切削液廠等服務群體。 |
關鍵詞:光伏巨頭,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