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鑫:
暑期和平時的門診量相比的話,按照每年和今年總的來看要增長20%到25%的門診量。
評論員:
到了暑期你們就會更忙。您再給我一個數字,在這一萬個人里面人次里面,大概是疑難病大病是多少比例,常見病小病又是多少比例?
倪鑫:
那么在這一萬個人里面,我們常規大概是有三千左右,都是一些常見的發燒感冒的病人。那么,大概有另外三千左右,應當是來自于全國各地和來自于北京的一些疑難重癥。大概還有大概三千左右,應該是說在其他醫院就診過,或者是病人直接就來,也許不是說很難的,但是他認為兒童醫院就是放心了,大概這么一個情況。
評論員:
另外一個倪院長,我們都知道你們現在是超負荷的工作,不管醫院還是醫生,但是不管醫院也好,還是醫生也好,不可能永遠地超負荷下去,你們一定要有一個應對之計,目前你們的應對之計是什么?
倪鑫:
是這樣的,目前的這種超負荷從醫院應對來講,我在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一個是就是說我從空間方面盡量地擴大醫療用房,包括我們提前掛號,包括我們把整個流程改變,使病人最短時間能夠就診完離開醫院。那么從人員來講的話,剛才你也介紹了,我們大概是500多個醫生,我們從提早就診,然后包括我們增加了夜間門診,夜間專家門診和我們所有的檢查預約,從原來兩個夜,現在全部變成兩天,通過這些改進能夠盡量地使想到兒童醫院就診的病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評論員:
你能一直這么做下去嗎?因為你現在應對暑期,接下來有沒有平時的狀態也這樣應對嗎?
倪鑫:
我想的這種狀態對于我們醫院來講,可以說應該已經達到這個極限了,那么再去做,因為在現有的人員前提下很難能夠達到這個要求了。
評論員:
另外,倪院長你作為一個兒童醫院的院長,給孩子看病的院長和給那些大人看病的醫院的院長相比,你感覺跟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倪鑫:
我感覺主要是從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壓力大了,因為對于兒童醫院作為一個兒童醫院院長來講的話,因為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期望值很高,所以說我們的醫生難度也大,作為管理者難度也大。第二個呢,我們就診的難度大,剛才你也說了兒科象征一個雅科,孩子的病很難去看,而且孩子到了兒童醫院以后,沒有地方可轉診了,所以說我們壓力大了。第二,我們的責任大了,因為一個孩子健康不僅涉及到一個家庭,包括社會,甚至祖國的未來。另外一個我們沒有發,我剛才提到不可能再轉診了,到了北京兒童醫院如果看不好也沒法轉了。第三個,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我們承擔了大量的公益性的活動,因此到這以后,感覺責任重大了。那么相應的就是呢,我們需要奉獻就更多總的感受,這是兒童醫院總的感受。
評論員:
好的,謝謝倪院長。
像北京還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全國頂尖的醫療資源集中,那么與此相伴發生的也就是各種矛盾,也就相應地也就多了。那么對于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這些年來想出的辦法有什么,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2011年秋,北京市衛生局發布關于加強綜合醫院兒科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務必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恢復兒科門診和病房建設,當時的現實是北京83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有16家醫院沒有設立兒科,而其中既有兒科門診,又有病房的,僅九有38所,還不到綜合醫院數量的一半。
全國醫院協會副會長陳曉紅:
這么多綜合醫院,把兒科都取消了,這個事實就說明了經濟效益的導向是不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的。人民群眾對兒科的要求越來越高,可是我們卻在減少。
解說:
要恢復兒科門診和病房建設,不單單只于硬件的準備,更重要的是信心的建立和一線兒科醫生的儲備問題。就在北京市衛生局把通知下發的同時,在北京,同時上演著這樣矛盾的一幕,兒童專科醫院里患者扎堆看病,而普通醫院的兒科門診卻相對冷清。
家長:
兒研所水平好,人家啊,小孩一摸一看就確定了,就能確診了。像那有的不是專科的,去了以后,這也看,那也聽,又是驗指血、又是聽肺,聽了半天,最后還是確診不了。
家長:
因為大家都比較慎重,覺得孩子生個病都比較重視,擔心耽誤了,所以都要找一個信得過的醫院。
解說:
冷熱不均的現實背后是家長對基層醫院兒科門診規模小,有沒有兒科專業醫生,技術上是不是過硬的擔心,這樣的擔心還來自于一個統計數字。在我國,兒科專業醫師缺口超過20萬,因此比建立信心更緊迫的是,加大兒科醫生的儲備。
中華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趙正言:
一個就是說我們要吸引更多的臨床醫學畢業的畢業生來從事兒科事業,大學的醫學院這個層面應該設立兒科專業、兒科系,使一些優秀的人才,成為我們兒科醫師的一個來源之一。
解說:
1998年教育部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調整,兒科專業在被調整之列,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創建于1955年,國內四所最早開設兒科醫學專業之一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系也在其中。去年,上海交大在停止了13年后,兒科系重啟招生,30名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的本科生入學,開始了五年的專業化學習。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黃鋼:
實際上我們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兒科方向,最重要的目的首先是招收一批專業思想牢固的醫學生,未來成為兒科醫生。
解說:
作為上海市唯一的一個開設兒科系的高等院校,四年后30名兒科醫生走上崗位,還遠遠達不到現實的需求量。當兒科醫生的需求還遠未滿足,由于收入低,工作壓力大,兒童醫生的人才流失卻還再繼續。當小兒科成為人們形容事情可以輕松搞定時的一句調侃,真正的小兒科發展卻急需重視。
評論員:
看完這個短片,我們看到了兩個尷尬。一方面是兒科醫師是非常短缺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兒科醫生還在不斷地流失這是一個尷尬。另外一個尷尬,就是一方面社區醫院門口兒科可以說是門堪羅雀但,但是另外一方面,像這種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這樣的大醫院都快擠爆了頭,怎么去面對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接下來我們來連線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的朱宗涵會長。
那朱會長您看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兒科醫生太缺了。那么,剛才我們在短片里面看到,比如說像上海交大醫學院,他們紛紛重啟,而且像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他們一直沒有斷了培養,那我們感覺這并不是太難,如果要是讓這些大學都重啟,能夠培養兒童醫生,這件事情有那么難解決嗎?朱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