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近日表示,我國將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重點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
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推動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
把生態建設納入評價體系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地方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上來。”徐紹史在談到如何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新要求時說。
在談到完善政績考核制度時,他表示發展改革委將推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推動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這個文件將就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手段和決策實施機制,增強調控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實行最嚴格的資源開發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源頭管控、過程監管和績效考核。
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
徐紹史表示,為推進生態文明法制建設,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和配合有關部門全面清理現行法律法規與生態文明建設不相適應的內容。完善進一步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生物多樣性等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快節能、節水、循環經濟、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生態補償方面法律的制定、修訂工作。
為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我國將“實行最嚴格的資源開發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源頭管控、過程監管和績效考核”。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用途管制,確保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實行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雙控”機制,提高產業準入的能耗、水耗、物耗和環境標準。
建立健全覆蓋主要生態系統、禁止開發區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縱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開發與保護地區之間、受益與保護地區之間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將加快資源環境稅費改革
為完善經濟政策機制,徐紹史表示,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建立健全覆蓋主要生態系統、禁止開發區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縱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開發與保護地區之間、受益與保護地區之間、上下游地區之間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同時,要加快資源環境稅費改革,推行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鼓勵發展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特許經營模式,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
專家觀點
資源保護應納入官員考核
對于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表示,傳統的干部考核,在內容上比較偏重經濟指標,這個指標很多是短期指標,比如GDP、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此外,在考核周期上,以前一般比較短,以年度考核為主。
而根據《決定》精神,今后肯定會延長領導干部的考核周期,哪怕這一任領導已經離開了履職地,仍然要對其進行資源保護考核,甚至問責。在考核內容上,也會進一步增加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的一些指標。
而關于問責的手段,劉旭濤認為會有多種情況,將來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標準,可能會有“免職”、“警告”或者是黨內政績處罰等。
-新華社、《法制晚報》、《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