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根據成績起外號:分學霸學渣十余等級
中學生“學習外號”多達十余種 期末將至,中學生們的“復習攻堅戰”再次打響,但每個同學的狀態卻千差萬別。記者發現,按學習劃分的“階層”標簽越來越細,“學霸”、“學民”、“學痞”不一而足……這些學習外號不僅在學生們常用的社交網站上熱議,還成為學生間互相調侃、評價定位的一個新方式,每一類別都有自己詳細明確的定義,每一位學生似乎也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迅速給周圍的同學定位;在這樣的三六九等的分類下,構成一個班級的學習格局。 對于學生間的調侃,專家認為雖然是種緩解壓力的黑色幽默,但從中還是能感受到學生們并不快樂。 成績定層級學習狀態定稱號 最近,有學生網友將新近流行的歌曲《爸爸去哪兒》重新填詞,改為《學霸去哪兒》,歌中唱道:“學霸,學霸,我們去哪里呀。明天考試到底會考神馬。學渣,學渣,你不要再看啦,看完也記不住呀。” 到底什么是學霸,什么是學渣?根據人人網上流傳的一種細分法,學生們共被分為十多個等級,包括學魔、學神、學霸、學痞、學民、學弱、學渣、學殘等等,這些等級大多是根據成績排名、學習狀態、個人風格來進行劃分。從最基本的成績要素來看,可以簡單歸為成績學霸、學民、學渣這三類成績上、中、下的層級,再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狀態,三個層級又被具體細分出10余種類別稱號。這些說法在學生間已形成一個“民間共識”,被不斷流傳,成為學生間自嘲或調侃的新內容,還有不少老師和校長也都聽過這些新說法。 每個外號之間都有微妙差異 記者發現,以學霸領銜的成績“上層”學生,往往是全班的膜拜對象,“成績從來不出全年級前十”,但其中也有很微妙的差異。例如學霸的學習刻苦程度往往超出普通人能夠承受的范圍,民大附中高二文科班的一位學霸為了節省時間,中午經常不吃飯,以餅干代替,只為比別人多出十幾分鐘的復習時間。“學神”則瀟灑很多,專指一些天資聰慧,學習高效,高大帥氣,青春靚麗的學生。還有被大家調侃為“學痞”(或學屌),這類學生被大家定義為“成績好,有點痞。上課睡覺,下課玩鬧,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成績仍然很好。”此外還有學習走火入魔的“學魔”,在某個學科超乎常人的學鬼等等。 學習外號已經影響學生人際交往 記者調查發現,“學習外號”不但字眼上有著微妙的差異,其實已經深刻地影響著學生們的人際交往。 “學民”是班里的中間力量,屬于“凡夫俗子”的中層系列,膜拜學霸,卻瞧不起學渣。以學霸領銜的“上層”學生,雖然光環四照,被許多普通學生膜拜,但他們卻也倍感壓力。實驗中學的一位學霸因為一次失手,從年級前10名跌到第30名,難過了許久。 學渣等成績處于“下層”學生,按照個人的學習狀態,還被分為學弱、學殘和學水等等。自嘲之外,這些帶有貶損意味的字眼勢必會讓所指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和陰影,在一些名校中也不例外。有學生反映,人大附中初一的一位女生,“雖然學習一絲不茍”,但還是成績排名靠后成了“學渣”。每個課間,她都會獨自埋頭做作業,不主動與他人交流,除去必要的事她甚至從不與他人交談。 校方 不要造成學生間的不尊重 “學霸”、“學民”、“學渣”……各個學習級別的學生,以成績和學習狀態來劃分,不管在哪個學校和班級都存在。北航附中高二的一名學生曾統計了自己班上“學霸”、“學民”、“學渣”三類人數,分別為9人、18人和7人。雖然這些分類和定義并不客觀,多少是學生間的調侃、自嘲和黑色幽默,但對于學生間流傳的這些信息,不少老師和校長都有所耳聞,對于這種分類是否會變成學生間三六九等的差距,比較另類的用詞,是否會給成績較差的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有老師認為應該引導學生間互相尊重,但如果這些玩笑只是作為學生間放松式的一種調侃,并不造成傷害,則沒有必要也沒法控制。但如果把它作為像外號一樣去攻擊別人,那就是種不尊重。 |
關鍵詞:外號,學生,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