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去年半數國人收入增加 年入4萬-6萬最多
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82.0 年入4-6萬者最多中國人掙的錢都吃了? 收入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到國人的消費結構和水平,2013年全年,年收入在4萬元至6萬元之間的人最多,五成人的月收入有所增加,日常飲食成為中國人的最大開銷,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消費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消費崛起的時代,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型值得期待 影響消費的“大管家”:收入水平 “又到年底了,又快過春節了,我真是既心疼又頭疼。”在云南大理從事旅游工作的鄒凱說,他心疼的原因是,手機軟件“記賬本”上顯示的年度花銷又超出了他的預期范疇,而即將到來的春節,又是下一個年度的“第一筆大支出”,不僅回家過年的購物計劃讓他想起來就頭疼,更頭疼的是還要考慮如何應付父母親戚們的輪番“逼婚”。 在鄒凱看來,結婚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而過多的消費會讓他有不安全感,他覺得只有把掙來的錢交給銀行保管,存起來,才最保險。 因此,鄒凱給自己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掙錢攻略”——只要是和旅游相關的活,能掙錢,不犯法,就“接活”,哪怕累點也無所謂;他還有自己的一套“消費守則”——只給自己買必須要用的東西,對自己能省就省,對家人尤其是父母要好,孝敬的錢不能省,交朋友的錢要有選擇,值得的“人情消費”咬牙跺腳也要出,至于戀愛消費,還是等到30歲以后再考慮吧。 鄒凱把這稱之為自己的“攻守法寶”,有了這套法寶后,每年年底一“算賬”,收支盡在鄒凱的掌中。盡管近幾年因為工作上要“交朋友”的需要,消費支出總超出想象,但好在超出的額度并不過分: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能夠大體保持在10%~30%。 向《小康》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消費故事后,鄒凱好奇地問記者,是不是自己太摳門了。其實,并不能說鄒凱的消費支出少就是摳門,“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顯示,雖然有2.3%的人“月光”,3.9%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達到了90%以上,還有26.2%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在50%~90%之間;但是像鄒凱一樣,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10%~30%的人占比達到了三成,為30.2%,僅比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30%~50%的人低了3.3個百分點;還有4%的人比鄒凱們還要節儉,消費支出尚不到收入的10%。 對中國人而言,是什么影響了他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發現,最大的因素是收入,在參加調查的受訪人群中,六成人表示收入會影響到自己的消費結構和水平。另外,社會保障、家庭、工作等也都會對國人的消費產生影響。 而相對比較節儉的鄒凱也表示,自己有些“摳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收入水平太低了”。 五成人月收入有所增加 2013年年底,《小康》雜志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了基于實名制的OopsQ智能網絡調研平臺,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調查樣本框的確定兼顧性別、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分布,調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將估計誤差控制在3.2%。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本年度“中國消費小康指數”為82.0,比上年提高1.1。 “中國消費小康指數”從民眾消費觀念狀況、民眾對消費小康滿意度、消費環境狀況、消費政策和消費結構等五個方面來進行測量,這五個方面的指數分別為74.4、81.1、76.3、91.5和82.1分,比上年分別增加1.9、0.9、1.2、0.1和2.0分。 “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還對中國人的總體收入情況進行了調查,“2013年全年,您的年收入有多少?”結果顯示,年入4萬元-6萬元(含6萬)者最多,占比為20.3%;其次是年入2萬元-4萬元(含4萬)者,占比17.0%;再次是年入6萬元-8萬元(含8萬)者,占比14.8%;年入8萬元-10萬元(含10萬)以及年入10萬元-12萬元(含12萬)的受訪者占比也都達到了一成,分別為12.8%和10.4%。其余收入段的受訪者占比則都比較少。 相對于2013年初,過半受訪者(56.5%)的月收入有所增加,其中6.7%的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當然絕大多數人(49.8%)的收入還只是略有增加,9.6%的人月收入有了不同幅度的減少,其余34%的人月收入則沒有變化,仍然保持了和2013年年初同樣的水平。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初,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收入分配改革雖然提速了,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出臺之后,在消費方面并沒有立竿見影得到體現。“目前看來,收入對消費增長的拉動變化還并不太明顯,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趙萍進一步解釋說,“一是對于人們直接收入的增長,特別是工薪收入的增長,作用并沒有顯現出來。因為2013年以來,我們國家尤其是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是低于GDP增長速度的,并沒有實現兩個同步,所以直接收入的增長表現不太明顯,因此對消費的作用效果不明顯。二是在社會保障體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動作是比較大的,但是因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更多是消費制度環境方面的一些舉措,它更多屬于長效機制方面的內容,因此在短期內對于消費增長的表現作用并不會太過明顯。” 2013年12月1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為充分發掘消費潛力,2014年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為此,發展改革委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的出臺,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 多年來堅持社會分層和消費社會學研究的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趙衛華告訴《小康》記者,中高收入人群比例在我國相對太小了,貧富差距太大,農民、農民工這兩個群體的收入還很低,比例卻很大。社會中占人口大多數的群體消費能力不足、消費實力上不去,我國從宏觀上啟動消費就很困難。在趙衛華看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規范現有的收入分配,把高收入群體的收入規范化、透明化,而不是單純地漲工資,因為大部分非公就業人員并不能從直接的漲工資政策中受益。其次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而且,縮小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收入分配政策,更重要的是發展的問題。“收入分配改革有賴于發展,如果沒有發展,很難推進平衡。還是要在發展中推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化,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貧富差距。” 那么在公眾看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小康》調查顯示,公眾將“加快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排在了首位,其次是“遏制權力腐敗,打擊灰色收入”,再次是“規范分配秩序”。 不過,對于未來的收入增長情況,中國公眾普遍充滿了信心,67.2%的人堅信在2014年,自己的收入會增加;27.1%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會和2013年保持著同等水平;只有5.8%的人對自己來年的收入“不樂觀”。 日常飲食:消費的“集中營” 在鄒凱的消費“攻守法寶”中,他說最難省下的一大筆錢都花在飲食消費上了,“再怎么省,也要保證一天三餐,還要保證飲食衛生和安全,所以對這部分錢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況且,在人情消費中,很大一部分也都要花在吃上。” 大部分月收入都被“吃”掉了的感覺,不僅僅鄒凱有,在參與“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的受訪者中,多達七成人表示,自己每個月收入的最大開銷都用在了日常飲食上。 “每月飲食開銷最大還是小事情,關鍵是,食品價格總是在上漲,現在去趟菜市場,都要拿上100元錢,買點水果十幾塊錢就沒了,飲食開銷不僅僅成了消費的‘集中營’,還越來越逼近于‘無底洞’了。”生活在北京的馬玲無奈地說。 其實,在一年前的“2013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時,就有多達六成人稱,收入大多花在了日常飲食上,而2013年以來,不僅僅是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食品價格在上漲,在成都、蘭州、銀川、柳州等二三線城市,不少市民也都感到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在物價上漲面前,78.5%的人表示,自己的消費計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除了日常飲食之外,國人在2013年的收入還都流向了哪些領域?《小康》調查發現,購買基本生活用品是國人收入的第二大用途,儲蓄是國人收入的第三大用途,緊隨其后的是服裝服飾、子女的養育教育、社交應酬、住房、文化娛樂休閑消費等等。 與國人在2012年的花銷相比,2013年公眾用于儲蓄的錢更多了,花在社交應酬方面的錢更多了,在文化娛樂休閑消費方面的開銷也更大了。 |
關鍵詞:年收入,工資,漲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