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種率下降3成 再降或致感染率回潮
原標題:監測顯示,去年12月乙肝疫苗接種率下降30%。如再降,嬰幼兒乙肝發病率可能回潮 一問 國產疫苗質量過關嗎 世衛官員稱,中國疫苗質量不比國外差 記者:世衛官員稱,中國疫苗質量不比國外差。他的說法有依據嗎?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局長于競進:從疫苗使用角度來講,評判疫苗質量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疫苗對人體來講是一個外來抗原,因個體差異,極個別的受種者會出現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很低,但不可避免。從目前監測結果看,我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發生率并不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范圍,我們對國產疫苗是有信心的。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李國慶:我國疫苗監管體系在2011年已經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只有這個國家的疫苗監管體系經過評估之后,這個國家的疫苗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才有資格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認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在疫苗運輸與保存的管理過程中,需要有專門的冷鏈設備。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項目,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采購冷鏈設備保障農村落后地區的使用。疫苗和冷鏈管理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的操作規范,這方面還未發現過問題。 記者:公眾為何會產生“疫苗恐慌”? 賈繼東: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免疫安全網頁上明確提示:世界上沒有能夠保護每個接種者、并且對每個人都完全安全的“完美”疫苗;有效的疫苗(就是能夠誘導保護性免疫的疫苗)也可能產生某些副反應,但這些副反應大多輕微且很快消失;絕大多數被懷疑與疫苗接種有關的不良事件實際上不是疫苗本身所致,許多僅僅是偶合事件。 本次疫苗安全事件實際是風險問題,并非疫苗質量問題。公眾或許會有“零容忍”的想法,但事實上“零風險”不存在,風險只能被削減,但不能被消除。這方面需要各方努力提高公眾的風險認知。 李國慶:我國這幾年大幅度提高疫苗質量標準。實施新版的GMP極大促進了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從疫苗研發、疫苗生產到監管整個系統,質量不斷改進不斷提高,這方面需要恢復公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 二問 打疫苗會染上自閉癥嗎 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不打會付出更大代價 記者:疫苗會導致自閉癥或其他疾病嗎?您怎樣看“不打疫苗更健康”的說法? 賈繼東: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接種疫苗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健康措施之一,每年可預防200萬—300萬人口死亡。針對在民間和網絡上流傳的一些對疫苗的誤解,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進行了澄清。1998年的一項研究引發了人們對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與自閉癥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的關切,這項研究后來被證實是嚴重錯誤的,發表該研究論文的雜志也對論文實施了撤回。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與自閉癥之間存在關聯。 不打疫苗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其實,疫苗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免疫反應與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類似,但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也不會使接種者受到潛在并發癥的威脅。相比之下,通過天然感染獲得免疫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記者:最近發生的乙肝疫苗事件對疫苗接種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賈繼東:中國疾控中心的最新調查發現,701名兒童家長中將近30%的家長對預防接種產生猶豫;另有20%左右的家長,不想帶孩子去接種。衛計委對10個省份開展的監測則顯示,2013年12月乙肝疫苗的接種率下降了30%,其他種類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下降了15%。可以想見,如果乙肝疫苗接種率持續降低,中國嬰幼兒的乙肝感染率也可能出現回潮。截至目前,還缺乏根治乙肝的辦法,目前醫療手段只能減少或延緩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 1974年,英國有報道稱接種全細胞百日咳疫苗后發生36例神經系統反應,電視新聞持續報道導致接種工作中斷,接種率從81%大幅下降到31%,百日咳疫情流行隨之而來,發病率由接近1/10萬上升至200/10萬。受此影響,日本嬰兒百日咳疫苗接種率從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日本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現1.3萬余病例、41人死亡。 三問 打這么多疫苗有必要嗎 新生兒接種疫苗,其實是跟疾病傳染速度賽跑 記者:新生兒打這么多疫苗有沒有必要? 于競進:我國上世紀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麻疹年平均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千左右。如果不實行接種,僅麻疹發病每年會在1000萬例左右;沒有實施疫苗接種前,每年脊灰的發病是2萬—4萬例,這些病例是終生不可恢復的殘疾病例。通過接種疫苗,我國在1994年出現最后一個本土病例后,2000年實現了無脊灰目標。 賈繼東:有句話說得好,好了傷疤忘了疼。由于免疫規劃的推進,接種人口的增加,像白喉、麻疹等急性傳染病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有了急性傳染病的切膚之痛,反而不能感受到預防接種的益處。傳染病不只是某個人的事,而是全人群普遍易感。在疾病面前,不要想著“刀槍不入”,不感染疾病只是個別人的事。 新生兒接種疫苗,其實是疾病傳染速度與抗體速度在賽跑。為什么新生兒要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呢?感染乙肝病毒越早,發生慢性乙肝的比例越高,新生兒時期感染更易成為慢性感染者(90%)。乙肝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在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者,僅4%不能阻斷母嬰傳播,但是在24小時之后才接種者20%不能阻斷,兩者相差5倍。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好。這不但是我國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免疫策略。 記者:打疫苗會出現什么不良反應?哪些人不應該打疫苗? 賈繼東:最常見的反應是在注射部位有局部疼痛,幾個小時可以緩解,有的有硬結過一段時間也會消退。真正比較嚴重的異常反應如過敏性休克發生率是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甚至更少。 世界衛生組織對疫苗的接種,除了過敏以外基本沒有禁忌癥。我國從安全角度考慮做了一些規定,一般來說有急性疾病或者嚴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或者發熱時,不是接種一定會加速這些疾病,只是希望避免出現問題。有一些神經系統的疾病,比如癲癇和變性疾病,國家作為禁忌癥,除了這些都可以接種。對于早產兒,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是可以接種,我國出于安全考慮建議嬰兒發育到一定程度再接種。如果母親是乙肝陽性則應該個案分析,權衡利弊后決定。 【延伸閱讀】 您愿意回到沒有疫苗的年代嗎 因為疫苗不良反應,就認為疫苗無用的人,可能很難想象在疫苗發明之前世界流行病的情況。 中國民間過去有“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的說法。 國外情況也是如此。據估算,18世紀歐洲死于天花的人多達1.5億,按30%病死率推斷,感染過天花的人數高達5億。18世紀,天花傳到澳大利亞,殺死50%的當地原住民。 人類發明的第一個疫苗就是針對天花的牛痘疫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牛痘疫苗絕非一種安全的疫苗,且不說其留下巨大的疤痕影響美觀;如果接種時的劑量沒掌握好,可能引發嚴重的感染,有些感染是致命的。可是相對于天花的恐怖威脅,牛痘疫苗的這些風險還是能夠接受的。 發生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患兒及其家庭,的確應該得到更多關注與救助,但如果因為小概率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而批判疫苗無用,甚至拒絕接種疫苗,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公眾更不愿意承受的疫病流行。 |
關鍵詞:乙肝疫苗,接種率,感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