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皆脫靶 “安倍經濟學”難振日本經濟
導讀:安倍經濟學”實施一年多來,備受國內外質疑。以實行量寬使日元貶值、增加債務擴大財政支出、放松政府經濟管制為主要內容的“安倍三箭”屢屢脫靶,不僅沒能有效治療日本通縮的頑疾,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創新低,民眾的生活水平不增反降,甚至有專家稱安倍經濟學正將日本經濟推向懸崖。2014年對“安倍經濟學”來說是關鍵一年,4月增稅大限將至,"箭"射出之后,日本經濟會出現什么變化,增長后勁還能持續多久,仍是大大的問號。
日本去年四季度經濟增幅僅1% 日本內閣府17日公布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3%,年化增幅為1%。而1%的增幅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2.8%,這也是安倍晉三擔任首相以來的最低增速。 英國廣播公司稱,1%的年化增幅凸顯出日本經濟復蘇乏力。該媒體還提出疑問:“安倍經濟學”到底還管不管用? 該媒體援引日本經濟學家久保卓治的話說,“如此疲軟的表現反應出‘安倍經濟學’的局限性。在不做實際改變的前提下,僅靠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刺激是難以維持增長的”。 《華爾街日報》則以《日本年末增長乏力安倍三箭效果存疑》為題報道稱,去年第三季度日本經濟增幅為1.1%,第四季度又繼續走低,其增幅不僅低于歐元區的1.1%,更遠不及美國3.2%的增幅。這令日本政府對其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策略失望,也增加了外界對安倍經濟政策的質疑。 [詳細] 民眾生活水平下降 金融危機以來,只有20%左右的企業仍能保持增長。對這里的大多數企業來說,不減薪、不裁員已經是萬幸。此外,總數約2000萬占勞動力市場40%的兼職和非正規就業人員大多未加入工會,加薪的希望就更小。 即使1%的加薪要求被接受,還是跟不上物價上漲的腳步。日本央行預計,受消費稅增稅影響,2014年日本CPI指數將上漲3.3%。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員工工資仍維持在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日元貶值造成進口燃料價格上漲,東京電力公司管轄范圍內的家庭電費去年12月平均比地震前的2011年2月多支出1660日元,漲幅高達26%。也就是說,“安倍經濟學”實施逾一年,日本國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不增反降。 [詳細] 每一支箭都有瑕疵 從數據上看,“安倍經濟學”短期內的確提振了日本經濟,也令日本政府官員彈冠相慶。上個月,日本內閣府在月度經濟報告中4年多以來首次沒提“通貨緊縮”,本月該報告又6年來頭一次用“復蘇”形容日本經濟。但不得不提的是,“安倍經濟學”的刺激效用正在遞減,未來日本經濟能否真正走出通縮困局還有待觀察。 更難以否認的是,“安倍經濟學”的每一支箭都有瑕疵:首先,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固然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同樣令日本的債務負擔難以為繼。日本政府債務余額早在2013年6月底已突破1000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1美元),達到1008.6281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國民人均792萬日元,其中包括國債、借款以及政府為短期借貸發行的證券等。其次,日本央行推行超寬松貨幣,致力于擴大基礎貨幣供應量,并追求2%的通脹目標,此舉也有一定副作用。目前,日本國內物價呈上漲之勢,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負擔,特別是普通職員的薪金不見增加,削弱了日本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詳細] 遠慮伴近憂 日本前通商產業省次官福川伸次上周在《日本時報》撰文說,衡量“安倍經濟學”是否成功,關鍵要看工薪階層的收入是否增加,以及企業是否依靠自己的財力擴大設備投資,且不會引發通脹失控和利率飆升。 且不說上述目標令第三支箭感到“壓力山大”。眼下,一些失穩因素正進入公眾視線。一是消費稅率將于4月從現行的5%上調至8%,可能抑制奢侈品消費并妨礙經濟復蘇。二是如果日元持續下跌,可能引發嚴重通貨膨脹。三是能源進口成本呈上升趨勢,而日本核電產業大規模重啟仍然遙遙無期。四是海外經濟環境仍不穩定。 最重要的是,正如《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所說,開動印鈔機解決不了日本人口結構危機,也不能改善女性職場環境。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測算,隨著人口減少,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到2050年將縮減至全球的1.9%。 [詳細] 中國是救命稻草 挺過2012年9月尖閣諸島/釣魚島“國有化”和去年12月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政治風暴后,日本主要汽車制造商仍然堅守中國的戰略市場,向其引入新車型并越來越多地轉移技術。 消費者——包括政府實體在內——現在意識到,購買日本車不需要付出社會或政治代價。購買其他日本產品也是如此。 實際上,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不僅中國的家庭,就連中國的政府也越來越認識到日本產品和技術的價值。這種認識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再平衡”新經濟政策有關系,根據這一政策,“高品質生活”、“可持續性”、節能和環保成為優先任務。 [詳細] |
關鍵詞:安倍經濟學,安倍三箭,日本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