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 生態壓力是最大瓶頸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載文章稱,習近平在一個月內三次對北京及其周邊省市工作作出戰略部署,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經濟協作,令人為之一振。京津冀的三根繩將被擰成一股繩,凸顯京津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協同發展的最大瓶頸是生態壓力,最大短板是京津周邊城市不發育,最大難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文章摘編如下: 3月5日,北京。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2014年重點工作時,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令人為之一振。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一周,即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一次專題座談會上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的三根繩將被擰成一股繩,凸顯京津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習近平在一個月內三次對北京工作作出戰略部署。他提出:京津冀三地要建立科學長效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并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和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政策。 3月2日,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談到北京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他說,北京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定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跳出北京看北京。要推動中心城人口向新城疏散,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他說,習近平對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必將加載首都發展的史冊”。 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考察工作。他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現代化“京津雙城記”。8月,習近平在河北省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習近平認為,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慮,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啟動北京要素資源,同時天津、河北要實現更好發展也需要連同北京發展一起來考慮。 國家版圖中,北京、天津、河北土地面積只有21.6萬平方公里,僅占全國的2%,但總人口達1億860多萬,占全國的7.98%;地區生產總值達62172億元(約合356億美元),占全國的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3662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9.9%;進出口總額達6125億美元,占全國14.7%,在國家發展中為重要一極。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一些深層次問題沒能解決,比如京津冀交通的互聯互通、社會服務的共享共建等。三地要處理好國家戰略與自身發展的關系,在服務國家大局中提高發展水平。要嚴格執行“區域規劃一張圖”,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據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國有資產管理中心一位官員透露,河北省環京津交通一體化建設將進一步提速。未來幾年,河北省交通運輸部門將圍繞大力培育環京津地區新的發展增長極的總體要求,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2014年將加快推進津石(天津—石家莊)高速前期工作,備受關注的石家莊至天津高速將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津石高速起自石家莊繞城高速公路東北環,經無極、深澤、河間、大城至天津,其中石家莊段約50公里,天津段總長度39公里。到2020年,京、津、石三個中心城市之間將都有三條高速路線連接。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金浩接受采訪時說﹕“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首先要實現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目前河北省交通運輸發展水平與京津差距巨大,其中高速公路密度僅為北京的二分之一、天津的三分之一,河北交通發展已成為京津冀、渤海灣區域一體化的“短板”。按規劃,到2020年,環京津周邊縣(市、區)與京津之間至少有一條一級公路連接。與京津高速公路對接口分別達到14個、15個。 同時,河北省還將基本形成便捷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客運形成2小時交通圈,環京津地區各設區市與北京、天津之間一小時通達,主要相鄰城市間1小時通達,貨運形成12小時通達圈。 河北省高速公路將積極推進京滬、京臺、京港澳、京昆、京新等20條段、1578公里續建項目建設進度,特別要加快張承、密涿等北京大外環高速項目的協調推動力度。據悉,河北省將實現京津及河北省各設區市,有2條以上高速公路直達津冀港口群,密切港口與腹地的聯系。此外,還將實現京津冀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和機場群協同發展,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河北省還將打通京昆、京臺、京秦、密涿、唐廊等省際斷頭路。推進張家口交通網絡建設,適應申辦冬奧委會的需要。 生態壓力最大瓶頸 京津出門是河北,河北抬腿進京津。河北是首都功能疏解和戰略展開的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瓶頸是生態壓力,河北就要強化生態保障功能;京津冀城市群的最大短板是京津周邊城市不發育,河北就要改善城鎮層級結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難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河北就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找準定位,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成了這一區域地方官的共同行動。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說,保定處于京津冀區域的重要位置,面對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要立即行動起來,進行深入謀劃。 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認為,滄州的交通優勢明顯,位于首都一小時交通圈內,這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對接臨港經濟,而且從物理空間上縮小了與京津的距離,對吸引人才、聚攏資源意義重大。焦彥龍說,滄州將堅定“轉身向海”的思路,把滄州的港口、交通、土地等資源優勢聚集起來,搶占發展先機。 |
關鍵詞:京津冀,生態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