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各推虛擬信用卡 將大數據納入銀行信貸
互聯網與傳統金融互相融合,催生出新的跨界移動互聯網金融產品。昨天,阿里巴巴和騰訊同時宣布,將分別推出“虛擬信用卡”,其中支付寶聯合中信銀行推出的網絡信用卡服務下周就將在支付寶錢包內亮相,而騰訊與中信銀行、眾安在線合作推出的“微信信用卡”也已進入內測階段。 這兩張信用卡的共同點在于都擺脫了實體卡束縛,首次將互聯網大數據納入銀行信貸產品,且實時在線發行,大大降低成本。 一分鐘完成在線審批 據了解,支付寶與中信銀行合作的網絡信用卡對應的是中信銀行“異度支付信用卡”,首批發行大致在100萬張,授信額度200元起步。但它與銀行發行信用卡的審核、發放模式截然不同,消費者在支付寶錢包內關注中信銀行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在線即時申請、即時獲準,不用經過線下辦理信用卡時的繁瑣程序。一般來說,消費者申請一張實體信用卡需要先填寫資料,包括回答年收入、固定資產等問題,接著等待審核、收卡、開卡,有時需等待3個月才能辦出一張卡。 無獨有偶,騰訊方面也確認將聯合中信銀行、眾安在線推出“微信信用卡”。記者了解到,屆時消費者進入微信“我的銀行卡”專區,即可見到申請入口,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真實資料后,經騰訊和中信的大數據核查后,中信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審批結果實時知曉。據悉,“微信信用卡”的額度分為三個檔次:50元、200元和1000-5000元。審批通過后將自動開通,消費者綁定后,可以支持微信支付的各種線上線下購物場景,也可通過微信查詢賬單、便捷還款。如果消費者在申請了“虛擬信用卡”后,指定需要實體卡,也可以通過申請獲得。據銀行人士計算,若以“虛擬信用卡”代替實體卡,互聯網渠道對于銀行自身發卡成本的節省也極為可觀。傳統模式下,銀行發行信用卡的單張成本大約在80-100元,若借助網絡渠道,僅中信銀行的這100萬張“網絡信用卡”就可省近億元成本。 大數據支持授信風控 無論是支付寶“網絡信用卡”,還是騰訊“微信信用卡”,審批流程都大大簡化,授信額度也即時可知。業內人士認為,這得益于用戶在網絡上積累下的海量實名制信息及信用數據。 “這是互聯網企業開挖網絡信用金礦的第一鏟。”易觀分析師張萌說,以支付寶為例,其擁有近3億實名認證用戶,消費者在網絡上沉積了大量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反映消費者的信用,“信用的挖掘,不僅能為參與機構帶來龐大的信用消費、服務市場,更能幫助消費者通過信用獲得更多創新的金融服務”。 此外,大數據還將全面參與到風控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網絡信用卡的風險管理超過監管要求,支付寶與中信攜手構建了一套風險管理體系,以支付寶所掌握的龐大實名用戶群和信用數據為基礎,配合中信銀行原本成熟的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及征信數據,進一步降低風險。 將首次引入保險機制 沒有了實體卡,手機丟失后是否會被他人盜刷“虛擬信用卡”?對此,“微信信用卡”產品經理告訴記者,使用微信支付需要輸入6位支付密碼,而找回密碼的方式是重新綁定銀行卡,這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手機號碼等多重身份資料,“僅丟失手機不會導致信息泄漏,也不會被盜刷”。 據悉,“微信信用卡”還將首次引入保險機制,以降低客戶信用風險及銀行資產風險。目前,微信支付已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推出全額賠償制度;同時,眾安保險也為“微信信用卡”建立風險聯防機制,提出風險防范優化措施,降低金融風險。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眾安保險與“微信信用卡”攜手,標志著國內信用卡首次引入商業信用保險。此前,銀行都是通過自留風險的方式解決個人信用卡風險。 |
關鍵詞:阿里騰訊,網絡信用卡,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