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有門道,網上理財別“冒險”
唐志順繪(人民視覺) “擠兌”風險會成真嗎? ●互聯網理財產品暗含流動性風險,監管趨嚴可能導致產品收益率下滑 北京某公司職員姚罡不久前用20萬元活期存款購買了互聯網理財產品。姚罡看重的是這些理財產品的便捷性,購買手續簡單,碰到著急用錢的時候,也能馬上贖回。然而春節前,姚罡打算贖回時卻遇到了麻煩,贖回操作多次卻屢屢不成,打了幾個客服電話也沒有明確答復。 “當時真是著急啊,都不知道找誰要回這些錢。說互聯網理財產品基金安全、收益有保障,但是真遇上極端情況,也要付出代價,凡是投資都要有個風險意識。”幾天后,姚罡才贖回產品。這期間,幾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春節期間,基金面臨客戶集中贖回壓力,延遲或暫緩贖回。 集中贖回會給基金帶來流動性風險壓力,掛鉤于貨幣基金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同樣面臨此類壓力。“互聯網理財產品受客戶結構和客戶行為影響,在節假日等重大贖回窗口遭遇短期大額贖回的可能性非常高。為了保證理財產品在非基金交易時段也能夠即時贖回消費,基金公司實際上扮演了墊資的角色。在產品規模不是特別大而且市場正常時,問題不大。但是,一旦贖回超出風險準備金規?;蚴袌龀霈F流動性危機,‘擠兌’壓力下流動性問題就會凸現。而且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理財涉及面更廣,傳播更快,后果很難預測。”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規模不斷增加,其身負的流動性風險也在相應增大。而且,目前貨幣基金集中投資于銀行間市場協議存款,也暗含風險隱患。業內人士分析,國內貨幣基金規模已超萬億元,但可投資品種較少,超過90%的資金投資于銀行間市場協議存款。然而,一旦銀行資產負債發生變化,或是整個市場資金面狀況發生波動,對協議存款的需求也會隨之波動,導致利率水平起伏,互聯網產品可能難以避免集中贖回壓力。 “為降低互聯網理財產品突發‘擠兌’風險,建議提高貨幣市場基金的監管要求,在杠桿使用、流動性、透明度、證券信用度、投資分散程度等方面強化監管,特別是加強流動性和信息披露標準。”連平指出,金融創新應當鼓勵,但是經營也要付出相應的成本,遵循市場規范,接受監管,才能規避“野蠻生長”帶來的風險。 他建議借鑒美國經驗,給這些產品一定的權限,在市場緊縮時期向投資者收取申購贖回費用,并設置贖回限制,阻止資金外流。 監管趨嚴、投資成本增加會給投資者帶來什么影響?有消息稱,監管部門有可能提高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準備金的計提比例,這意味著會增加理財產品的運營成本,最終會導致理財產品收益下滑。應對監管趨嚴可能帶來的收益變化,投資者也應未雨綢繆,分散投資風險,而不是將手頭上所有儲蓄全都投入互聯網理財市場,互聯網理財產品更適合打理靈活、閑散的資金。 花哨的促銷可信嗎? ●追求高收益的過度投機行為難持續,看收益更要掂量風險 最近,公務員李理聽身邊人都在討論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開始為自己的那些“寶”們焦慮。李理買了幾款不同的理財產品:“我現在擔心其中收益特別高的,聽說那些收益不少是公司補貼的,這補貼總得有個頭吧,產品本身的收益到底是多少,沒個譜。” 與李理有相同擔憂的不在少數。當初眼瞅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熱,不少人每天關注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銷售網站,看著斗大的收益率數據節節上漲,被“土豪”“高富帥”“持續高收益”“申購送iPad”等眼熱的詞不斷刺激,加入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潮流。 這樣的宣傳銷售方式飽受質疑。同樣是基金產品銷售,線下基金產品在宣傳推廣時,監管部門嚴格禁止承諾高收益,禁止以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基金份額等方式銷售基金,以免誤導投資者。“如今各家產品蜂擁而上,片面追求產品收益,不斷翻新營銷方式,甚至倒貼錢操作,使投資者承擔較大隱形風險。這種追求當前高收益的過度投機行為難持續。”連平說。 與此同時,“風險”這一投資時需要考慮的關鍵點,卻被互聯網理財產品銷售平臺弱化了。“在風險披露和風險提示方面,互聯網理財仍顯不足。投資者買產品前沒有風險告知,買的時候也不了解產品詳細信息。”仁和智本資產管理集團合伙人陳宇說,“而購買傳統理財產品時,投資者各項手續齊備,還要進行風險測試,根據其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產品。金融機構也需要把產品賣給能承受風險的投資者,提示可能遇到的風險,讓投資者和市場更加理性,也能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互聯網理財快速發展也給金融監管帶來新挑戰。“互聯網理財跨界各個領域,基金、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而又不完全從屬于這些領域,雖然各領域都有門檻和規范標準,但這些門檻又難以對其形成約束。資本的趨利性導致資金大量涌入,爭取套利空間。目前亟須確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并加強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同。”陳宇說。 P2P貸款平臺靠譜嗎? ●要選擇規模較大、穩健經營的平臺網站,也要關注其借貸信息是否公開透明 相比于互聯網理財的風光無限,P2P(個人對個人)網貸則是悶聲發財。不少投資者在P2P貸款平臺投資上百萬元資金,能獲得高達10%以上的高額收益。有些人在P2P市場上已借貸多次,深諳貸款模式的操作,也有自己的一番風險控制心得,因此對資金的安全性很放心。 然而,去年一批P2P公司相繼倒閉,讓網絡借貸暗藏的風險爆發。“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項目實際上沒有對應的借款對象,而是平臺企業自身有融資需求,假借平臺發布融資項目,最終投資出問題就會血本無歸。這些風險,普通的投資人難以察覺,還需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一家P2P公司負責人介紹。 目前不少P2P貸款平臺和信托公司合作。一方面通過借貸平臺尋找到借貸人,再與信托公司發起信托產品,借給資金需求者;另一方面,也幫助信托項目發行。“可這些項目和資金來源是否一一對應就不得而知了,規范每筆項目的資金流向,防止資金不被挪作他用,才能有效控制風險,這對P2P貸款平臺公司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有較高要求。監管部門可能很快會對P2P公司的借貸行為出臺措施。”這位負責人說。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此前,央行相關負責人已多次提示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提出要注重防范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不能搞“資金池”,不能集擔保、借貸于一體,更不能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監管要求正是投資者選擇規范借貸平臺的標準。如何規避投資風險?專家建議,首先不能選擇運作資金池和有期限錯配操作的貸款平臺公司,要選擇規模較大的、穩健經營的,這類公司資金充裕,有完善的風險控制手段。同時也要關注平臺網站上的借貸信息是否公開透明。其次選擇投資項目時,要關注項目是否有詳細描述,包括借款用途和還款方式,是否有完備的借貸合同、抵押合同,是否有第三方機構擔保,以及先行賠付機制和風險備用金。 “不久前成立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有不小推動作用。但是目前入會的企業僅十幾家,相比全國300多家網絡借貸平臺來說,入會企業數量太少。現在不少公司到工商部門注冊完了就直接開始放貸了。讓更多企業加入規范經營行列,市場環境會更加凈化。”這位負責人說。 鏈接: 網絡理財小竅門 周五申購、周四贖回不劃算。周五不宜申購,因為不僅不享受周五、六、日的收益,而且活期存款利息也沒有;周四最好不贖回,不然后三天均不享受收益和利息。 培養良好的賬戶使用習慣。尤其是使用手機操作時,要給手機設個密碼,不要保留手機銀行的登錄名或賬戶,妥善保管好手機銀行的登錄密碼。 收益預期別太高。去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理財產品一直能保持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然而,從近些年貨幣市場基金的表現看,每年收益率大多圍繞4%左右波動。因此,從較長趨勢看,互聯網理財的收益率也有很大可能逐步回歸。 |
關鍵詞:理財,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