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醫院一線醫生平均年薪約18萬元
浙江溫嶺殺醫案發生后,溫州醫科大學學生舉辦“以愛之名,塑人塑心”為主題的“行為醫塑”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提升醫德、增進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理解。 人民視覺 最近,頻頻發生的傷醫事件引起社會各界憂慮。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醫生勞動價值在就醫費用里沒能體現,是導致醫患矛盾的內在癥結。與其批評醫德缺陷,不如多反思醫院體制的功利性問題。 日益加劇的醫患沖突,倒逼“深水區”的醫改提速發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醫務人員等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目前,我國醫生的收入情況如何?怎樣建立適應醫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醫生價值如何實現,成為醫改的一個核心問題。 “內科靠回扣,外科靠手術” ——在“以藥養醫”體制下,醫生收入來源,除了醫院薪酬外,還有回扣、紅包和“走穴”等隱性收入 醫生收入,一直是醫改中的敏感話題。隱性收入不好統計,醫院發的錢有多少? 今年兩會前,鐘南山對廣州市所有三甲醫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醫生賬面上的平均年薪是4.6萬余元,但實際收入19萬余元。中間的差價,主要來自醫院自身經營。 “如果每月不保證1萬元獎金,骨干醫生就跑了。”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骨科主任說,作為事業編制人員,醫生的基本工資不高,每月二三千元,獎金占大頭,除月獎外,年終獎還有二三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日門診量1萬人次左右的大醫院,發給一線醫生的平均年薪約18萬元,科主任為25萬—30萬元。 當然,醫院和科室效益不同,醫生收入也有差距。比如北京二甲醫院病人少,醫生年薪10萬元左右。內科心腦血管病人多,要常年服藥,比兒科、中醫科等收入高。 事實上,在“以藥養醫”體制下,醫生收入來源,除了醫院薪酬外,還有回扣、紅包和“走穴”等隱性收入。 “醫生不管有意無意,只要開了我們的藥,一律給回扣。”北京一家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說,醫生開藥,不僅為醫院創收,還可自己獲益。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大醫院可賺取藥品15%的加成,而藥廠私下給醫生的回扣通常占藥價的10%—30%。 據統計,大醫院藥費占醫院收入的50%,小醫院約占60%。藥品回扣因此成為多數醫生灰色收入的主力軍。 “內科醫生靠回扣,外科醫生靠手術。”該醫藥代表介紹,以往,許多人做手術,給主刀醫生、麻醉師、手術室護士送紅包,幾成心照不宣的規矩。今后,即便不收紅包,外科醫生照樣可以從檢查和耗材上獲取回扣。眼下,各種醫療設備、器具,特別是一次性耗材,回扣甚至高于產品的價格。 對于知名外科大夫來說,“走穴”也是筆不菲的收入。 “首都機場常現‘周末醫生’的身影,他們行色匆匆,彼此碰面,相視一笑,心知肚明。”圈內人士介紹,北京知名三甲醫院的外科主任經常外出會診,一年收入最高能達幾百萬元。 “醫院薪酬加隱性收入,大醫院醫生收入不低。比如北京某三甲口腔醫院正畸科醫生,平均年薪20萬—30萬元。廣州三甲醫院的骨科醫生年均收入有三四十萬元,科主任普遍上百萬元。”一家醫藥企業負責人說,目前,國內收入最高的醫生主要是神經外科、脊柱外科和心臟外科大夫。 但是,級別低的住院醫師和基層醫生,年薪較少。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強調,北京大醫院住院醫師沒有處方權,拿不到回扣,月薪僅2000多元。社區醫生每月只有四五千元,主治醫師晉升副高很難,基層醫療機構沒有正高職稱。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基層醫生,收入更低。 |
關鍵詞:北京,醫生,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