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根脈之地緣相接系列報道:通京大路
在交通不暢的年代,即便作為京畿之地的河北,百姓去首都北京也不是一件易事。1906年,京漢鐵路開通,很多河北人開始方便進京,打量起家門口這個城垣壯麗的全國政治中樞。而今,以北京為中心輻射或穿越河北的鐵路和公路網絡日漸完備。1994年,京石高速公路全面開通時,交通部發來賀信說:“條條大路通北京,通京大路過河北。” 1 河北人張之洞提議修建盧漢鐵路 西諺有云,條條大路通羅馬。在中國,便是條條大路通首都。但是,翻遍整個二十四史,中國古代的學者們卻沒有一篇文章系統講述歷朝歷代的交通狀況,有的也只是“輿服志”之類,重在禮儀。所以,后代在搞中國古代的交通歷史研究時,只能從大部頭書里找出邊邊角角的資料,再輔以實地考察來還原中國古代的進京路。這種狀況到了清朝末年,火車等新式交通方式出現在古老中國大地上時,方才扭轉。 早在1889年(光緒十五年),河北南皮人、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就向朝廷提出,建設一條“自京城外盧溝橋起,經河南達湖北漢口鎮”之鐵路。當時測算,修建這樣一條1300多公里的鐵路,工期四年,成本約為800萬兩白銀。無疑,一旦修建這條鐵路,將大大加強華中廣闊腹地與首都的聯系。實際上,提議提出時,美國第一條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已經完工20年,中國的鐵路事業已然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張之洞的提議仍然遭到了清廷保守派的反對,此后朝廷雖批準修建,卻又中途夭折。 又過了6年,張之洞上《修備儲才折》,在“宜亟造鐵路”條下稱:“中國應開鐵路之地甚多,當以盧漢一路為先務。此路南北東西皆處適中,并與通引分布,實為諸路綱領。”正是在這位河北名臣的堅持下,盧漢鐵路得以艱難開工。原本預計工期四年的鐵路,從開工到通車,長達近8年之久。鐵路名稱也從盧漢鐵路變成了“京漢鐵路”。石家莊、鄭州和武漢三大城市,正是在這條鐵路的帶動下迅速崛起。 鐵路開通后,人們經過河北到北京的鐵路之旅是什么樣子呢?現在,我們能找到的較早詳細講述旅途見聞的文字,是我國著名學者吳宓的日記。在清朝歷史的最后一年,16歲的陜西涇陽人吳宓被省政府選中,赴北京參加清華學堂的招錄考試。吳宓從西安輾轉抵達鄭州,乘坐京漢火車到北京。一路上,吳宓用雅馴的古文記述了自己的鐵路見聞。 1910年,正月初二下午,吳宓持三等票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因為正值春節,車上人少,“地位裕如”。就是說,地上隨處可以座。可以得知,這三等車廂,就沒有座位,乘客須席地而坐。1點發車,雖然吳宓感覺火車開得很快,但是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下午6點多才到了彰德府(安陽)。下車后住在第一賓館。當晚,第一次出門遠行的吳宓意氣風發,在旅店里大快朵頤。 第二天一早5點鐘,吳宓和同伴郭君便起來洗漱,唯恐誤了車。這么早上車,路上連個賣煎餅果子的都沒有。好在吳宓有前一天晚上的吃喝打底,應該也不太餓。 從旅店上車時,兩人還打著蠟燭。由于車上人少,也難以互相取暖。北方冬日的寒冷讓吳宓直打哆嗦。在火車上哆嗦個把鐘頭,7點10分,天色將曉,火車才發動。半小時后,火車進入直隸境內。上午9點57分,火車到了順德府(邢臺),停車半小時。車上旅客三三兩兩下車,在車站找賣小吃的,聊為早餐。 從邢臺到石家莊,火車跑了兩個半小時方到。吳宓說,石家莊是個大站。又走半小時到正定府。下午4點10分到保定,車停20分鐘。開車后,天色昏黑,車上電燈逐漸亮起。4個小時后,火車終于到了前門車站。車輛時速,不過30公里左右。 17年后,33歲的吳宓已經名滿學界。1927年初,他再次乘坐火車返回闊別多年的家鄉。但是,盡管過了很多年,火車狀況并不比他當年初到火車時有什么改觀。 抗戰爆發后,京漢鐵路開始了長達12年的停運。一直到建國后,京漢鐵路才再次通車。冀中南一帶的老百姓到北京的通道,才又通暢起來。 2 7年艱苦奮戰建成京石高速 改革開放以來,又一種新型的交通形式進入了國人視野,這就是高速公路。領風氣之先的珠三角地區最先嗅到了高速公路帶來的新鮮氣息。經過4年醞釀,1984年,國務院批復廣東省政府,原則同意利用外商貸款修筑廣深珠高速公路。次年,工程動工。這條高速成為我國最早開工的高速公路。 順應時勢,京津冀也開始了高速公路建設。1986年,京石高速公路開工,公路共分四期。工程起于北京西南部的六里橋,終點位于石家莊南高營立交橋,全長270余公里。除北京部分路段為雙向六車道外,其余路段均為雙向四車道。 上世紀80年代末,一期工程建成通車。交錢上路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當時,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既然是公路,就是方便公共的,怎么還要收費?”許多民眾對此不解。其實,高速公路是政府貸款,收費是要還貸。 歷經6年多的艱苦建設,1993年7月,京石高速西半幅正式建成,隨后投入運營。但是,讓建設者始料不及的是,高速公路通車后,每天的車流量達到了1.5萬輛,超過了預期的一倍多,遠遠滿足不了通車需要。當年年底,河北省做出決定,用一年半的時間,對京石高速東半幅進行拓寬。河北路橋集團公布的資料顯示,當時,經過1993年的部分路段拓寬后,還剩余路基工程135.7公里,路面工程156公里,大橋、特大橋7座(總長4.6公里),工程量巨大,其中,河北路橋集團就承擔75%的建設任務。一年半要完成這么多工程量,對工人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但是,到了1994年,工期再被壓減半年,要求當年年底完工。為了工程順利推進,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兩次在工地召開動員大會,協調工程建設中的各種問題。這在河北以往的交通建設歷史上,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京石高速建設,在河北當時不僅被視為經濟任務,更是政治任務。 原本工期就非常緊張,1994年夏天,偏偏河北中部降水量巨大,清苑、徐水等地的主要施工路段,40天降水量達到了驚人的1449.4毫米,大大影響工期。 當時河北公路工程局還有一份內部小報,作者用詩一樣美麗的句子謳歌了建設者:“攪拌機開盤轟鳴,時鐘才報凌晨4點;5點鐘攤鋪機開鋪油面,偷懶的太陽還睡意正酣;早晨、中午吃在工地,品味著野餐的香甜;晚上八點,明月繁星伴我收工下班;晚飯后沉沉睡去,一天中的辛勞又幻化成夢中的大干;勝利在大決戰中鑄造,捷報在大決戰中冶煉”……由于經常連續施工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工人們下了工地在工棚里吃飯時,吃著飯,筷子掉地下直接睡著了。外國技師也被河北工人的戰斗精神感染,有兩名意大利技師也曾經三天兩夜不睡覺地干活。2000多名建設者奮戰在300多里的建設一線,處處紅旗招展,斗志滿天。 當時,京石高速公路建設被稱為“大決戰”,河北工人的戰斗豪情也一層層向上傳達,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1994年10月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陪同下,專程來到京石高速公路定興段看望筑路職工。 當年1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在望都服務區舉行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線通車典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京石高速公路不僅是河北的重要公路,也是國家的重點項目,通車后對河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交通部的賀信說:“條條大路通北京,通京大路過河北”。 3 構建大北京交通體系 現在,京津冀三地的交通聯絡已經非常緊密,從河北到京津,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以北京為圓心,向外輻射的11條高速公路無一例外都經過河北。2008年奧運會之前,京津城際高鐵建成通車,成為我國第一條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石家莊機場,甚至開通了到北京南苑機場的航班,航程只有半個多小時。北京周邊的一些河北城鎮,也因為距離近的原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購房者,燕郊、固安、香河等北京的“后花園”逐漸形成。而之所以有人去這些地方買房子,基礎便是京冀兩地的交通越來越便捷。 雖然發展顯而易見,但三地之間發展為交通掣肘的地方也有。居住在燕郊的北京上班族們,朝思暮想讓北京的地鐵延伸進來。但這個愿景在提了N年之后,最近才逐漸明朗,顯示出一定的苗頭。 保定到北京很方便,但是到天津卻多年沒有直達路線,一條保津鐵路或者高速公路,當地上世紀80年代便能開始謀劃,今天也還沒有變成現實。坐鐵路,在高鐵和動車成為主流的時期,天津石家莊兩地之間只有T和K,最快也要5個多小時才到。相距并不遙遠的兩大城市感受到不必有的隔膜。為此,石家莊市長王亮明確提出,要強化石家莊的交通樞紐地位,津石高鐵的修建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據介紹,河北方面也開始對津石高速前期工作進行調研,年內有望開工。6年后,京津石三個中心城市之間將有3條高速公路連接,形成三小時交通圈。三地之間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京津冀一體化,基礎便是交通的一體化。據介紹,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目標是,到2020年,計劃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實現首都國際機場1億人次乘客目標。 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研究院院長張國華表示,京津冀路網建設將從以道路為主體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到以軌道為主體的公共交通模式組織城市,構建城際快速通道網絡,支撐北京、天津、石家莊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帶動引導作用,促進區域的合作與分工,以及城市群中的大中小城市“同城化”。 密集的公路、鐵路和航空,將原本就是一體的京津冀三地縫合在一起,鄰居之間,因為溝通的頻繁將更顯濃情蜜意。 相關鏈接 京張鐵路 |
關鍵詞: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