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擬立法保障120急救車一路“綠燈”
急救點分布不足、急救車缺口很大……杭州院前急救網絡發展遭遇困境 杭州市擬立法保障120急救車一路“綠燈” 120救護車是城市的急救“生命線”,如何讓120救護車跑得快、到得了、能救命? 昨天,杭州市人大常委會視察了杭州院前急救工作,而在今天舉行的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上,將審議《杭州市院前急救管理條例(草案)》,擬通過立法來保障“120救護車”的暢通。 杭州市衛生局負責人表示,與國內其他同類城市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相比,杭州市院前急救在軟硬件各方面的改善仍顯滯后,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仍較薄弱,亟需通過地方立法,來解決杭州市院前急救事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困境一】 新興人口集聚區急救點不足 目前,杭州市急救中心在主城區共有18個急救點,其中僅有5個急救點的工作人員為該中心職工,其余均為網絡醫院派遣人員。近年來,由于醫院本身滿負荷運轉,已出現部分網絡醫院不愿繼續承擔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現象。 另一方面,全市范圍內缺乏根據人口密度、交通狀況、既往急救需求等科學設計的院前急救網絡總體規劃。近幾年,因城市建設擴張所形成的新興人口集聚區,如三墩、轉塘、丁橋、濱江、九堡等,急救點明顯不足。各區、縣(市)急救分中心平均急救點只有4個,平均急救半徑17公里,部分偏遠山區最長急救半徑甚至超過60公里,距離急救半徑5公里的國家標準有很大差距。 對策:擬通過立法規定院前醫療急救網絡的構成、急救中心職責以及急救網絡醫院的確定原則及其義務等內容,同時明確,區、縣(市)人民政府完善院前醫療網絡布局,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院前急救網絡建設規劃等職責,解決院前急救資源分布不合理,網絡醫院建設不健全等問題。 【困境二】 急救車配置未達到國家標準 衛生部《醫療機構基本標準》明確,城市救護車輛的配備按每5萬人1輛配置,至少有1輛急救指揮車,配置相應的司機和急救醫護人員。 而按此標準,杭州主城區按常住人口362萬計算,應有救護車73輛,但目前實際只有51輛,車型以低檔的“全順”車型為主。而急救指揮車、物質保障車、多傷員轉運車輛、山地越野急救車等數量則為零,硬件配置仍比較落后。 對策:擬通過立法規定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布局規劃,使當地醫療機構具備承擔醫療急救任務的條件,明確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經費的用途,尤其應對承擔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急救網絡醫院提供財政保障,體現院前急救的社會公益性。 【困境三】 急救機構留不住人才 急救機構的編制數不足。以杭州市急救中心為例,現有在編人員112名,其中醫生僅32名,而目前實際從事院前醫療急救工作人員有365人,其中向急救點所在網絡醫院借用的人員占一半,由于這部分醫生絕大多數為短期輪轉性質,要提升醫療質量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院前急救工作缺乏對優秀醫務人員的吸引力,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大,缺乏相應的退出機制,導致各院前急救機構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直接影響了急救隊伍的整體素質。杭州市急救中心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只有15人,每年均有數名醫生辭職,去年招聘醫生時,三次均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未能開考。 對策:擬通過立法對醫療救護員的職業資格和輔助醫療救護工作內容再做明確,以緩解院前急救專業人員缺口大的問題。 【困境四】 各部門綜合保障協同不夠 院前急救工作涉及面廣,公益性強,涉及規劃、交通、財政、公安、社會保障、電力和通訊等眾多部門,需要相關部門緊密協作,提高現有醫療急救資源的調度效率。 目前,院前醫療急救存在諸多需要通過提高社會綜合保障能力予以解決的問題,如120接警時調度中心無法獲取路況信息,對于無法說清地址的報警人無法實現手機定位;社會車輛和行人為執行任務的救護車讓行情況不如人意等。 對策:擬通過立法明確院前醫療急救相關保障,從規劃設施、經費保障、道路通行、急救培訓等方面,對相關部門保障院前醫療急救職責進行明確。 |
關鍵詞:急救,杭州,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