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碩士在寢室自縊身亡 畢業面臨就業壓力
“畢業季”就業壓力或加劇輕生現象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比“史上最難就業季”2013年再增28萬,而在當前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的形勢下,關于未來的焦慮無處不在,近年出現的對無背景、無關系人才的排擠現象更加劇了這一現實困境。 一名面臨畢業的廣州高校學生告訴記者,現在就業機會競爭十分激烈,自己渴望一畢業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常常感到頹廢、暴躁或抑郁,“就業幾乎是我人生中迄今遇到的最大困難。” 廣州大學社會學教授謝建社認為,畢業前夕就業和前途的焦慮,往往讓一些心理素質差的大學生容易走向極端,特別是就業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意識到,畢業就意味著失業,恐慌、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更有甚者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當心靈被壓得扭曲變形時,容易走上偏邪的心理歷程。 在分析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特點時,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自殺事件大部分發生在2月-4月和9月-10月這兩個換季時期,案件主要集中在重點本科院校,學業困擾、父母離異、精神抑郁等都是引發大學生自殺的關鍵因素,“80后”、“90后”中,獨生子女比例大,往往有自我控制能力弱、懼怕否定、內向、人際關系薄弱等特點,這些都容易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 學生自殺問題的心理“病根”可能從童年時就已種下。中央教科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我國教育長時期把所有的孩子都引導到考試分數的導向上,對于如何認識生命、認識自然、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整個家族的發展,在很多孩子心目中是空白的,一旦遇到學業、就業上的困難,就沒有其他的心理支撐點了,容易走上極端。 |
關鍵詞:碩士,自殺,就業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