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考報名人數減少不是壞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5日舉行今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回應公務員報考遇冷,稱受福利、地位等因素影響,地方公務員招考報名人數同比減少了36.09萬人。 千呼萬喚的公務員報考熱,似乎終于降溫。且慢歡呼,這是一廂情愿的錯覺。表面看起來,目前各地公務員招考的報名確認人數256.36萬人,同比減少了36.09萬人,減幅12.3%。降幅不可謂不小,但是別忘了,招錄名額也大幅度降低,共計劃招錄10.18萬人,同比減少了1.54萬人,減幅13.2%。換言之,報名人員的降幅低于招錄人數的降幅,談何降溫? 談及地方公考熱降溫,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認為,從宏觀層面看,公務員招考的冷或熱實際上受多種因素影響,既有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有考錄制度公平公正的程度,還有公務員職業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發展前景以及人們對這個職業的預期。此說不無道理,如果福利待遇低了、發展前景沒有預期那么好,報名人數自然下降,此前一些有油水的崗位備受青睞,數百乃至數千人競爭一個崗位,而一些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的崗位或是專業比較特殊的崗位,無人問津,就是最好的說明。 有人說,蕓蕓眾生,絕大多數人都是理性經濟人,那些本來有志于考公務員的人,一看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反四風之后,公務員的特權被剝離、福利被壓縮,便決定不再報考公務員,這很正常。不過,幸虧這些人沒有報考公務員,如果他們真的考上了公務員,如此精于算計,委實可怕。這樣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能指望他們用好權力嗎?這樣的人一旦攝取高位,如果監督不力,他們勢必成為巨蠹,豈不是民眾之禍? 我們既不能要求公務員只講奉獻,不講索?。恢划敶壬萍遥荒芸紤]個人利益。但是,公務員畢竟不是商人,他們所供職的崗位也不是社會上一般的崗位,由于掌握著一定的公權力,承擔著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責任,且因為他們由納稅人的血汗錢供養,這就要求他們應多講公利,而不是過于功利。 可以預料,公務員熱終將降溫,但現在并無明顯的跡象。據報道,人社部曾統計,1992年辭職下海者超過12萬人,停薪留職、兼職者超過1000萬人,背景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后,興起了創業潮,一些官員勇敢下海,并有所作為。用專家的話說,當時社會剛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敢下海的人,就能淘來一桶金,“基本上是擺個地攤就能發財的時代。”由此可判斷,如果不當公務員亦可實現人生價值,或更能實現人生價值,公務員熱就會降溫。而當下,隨著簡政放權的繼續深化,公務員權力尋租的機會減少,市場愈具活力,公民創業更容易實現,可間接降低公務員熱度。 公務員過冷不正常,過熱亦不正常。要保持適度平衡,就需要壓縮公務員特別是官員的含“金”量,并強化各種監督。官不聊生了,公務員以公為本了,才能回歸正常。秦川(江蘇職員)
|
關鍵詞:公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