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綁架”——微信,我還能愛你多久?
溝通便利,卻也加劇信息泛濫;分享快樂,卻也增添過度曝光煩惱。就像硬幣的兩面,微信如日中天之時,用戶的無奈也與日俱增。 3年用戶規模達6億,盡管微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締造社交平臺的新時代,但不少日益疲憊的用戶不得不問:“微信,我還能愛你多久?” 微信“綁架”生活? “對我來說,微信的虛擬與真實已經沒有界限,我算是深受其害!”北京白領魏康(化名)一年前經朋友介紹開始使用微信。起初,他把微信當做是生活的一劑“調味品”。然而,接下來的幾個月,這個“調味品”卻變了味。 魏康身邊的上司、同事都漸漸用微信取代短信。老板的一句“微信上也可以交流業務”,更是讓各部門先后開設幾十個工作群,他也被陸續“拽入”二十多個群。 魏康發現,微信變相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也拉低了工作效率。“以前需要處理電話、郵件和短信,現在還得加個微信,而且是信息量驚人的微信。”僅一上午,他就需要抽出近一小時來回復、處理微信群和好友信息幾十條。 魏康拿出手機展示,十幾分鐘沒刷新,他的幾個群就有幾百條未讀信息。“如果領導在群里說點什么,自己沒看見,那就耽誤正事了。” 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微信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晚上10點之后,領導還會布置任務,痛說革命家史;即便假日在外,同事也在討論工作。如果不出聲,你就Out了。可以說,我已經被微信綁架了。” 于是,“盯防微信”已經成為魏康每天從早到晚的大事。他說,自己的工作時間被拉長,生活樂趣被沖淡。無奈之下,他退出了部分聊天群,但還不得不堅守工作群組。 在網上,和魏康有同樣感受的用戶不在少數。網友“徐州葛猛要減肥”留言表示,不同于QQ可以注冊一個工作專用號,微信號基本上是唯一性的,它卻慢慢變為“工作工具”,很難接受被微信“綁架”在工作環境之中。 “朋友圈”還能刷出“存在感”嗎? 近日,“90后”大學生小李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一句,“我刷的不是朋友圈,而是存在感。但如今,存在感已不再,我也不必再刷,別了,朋友圈。”小李隨后刪除自己“朋友圈”的剩余內容。 和小李一樣,不少用戶也漸漸對微信朋友圈失去興趣。究其原因,用戶增多帶來的私密性減弱以及內容良莠不齊、有用信息減少等都讓用戶漸行漸遠。 在微信“朋友圈”,短短幾語卻能暢抒胸臆,并可指定“給誰看”“只看誰”,“朋友圈”儼然成了不少用戶“說悄悄話”“吐槽”“抱怨”的私密空間。 然而,隨著微信用戶規模幾何狀增長,現實社交圈已經與虛擬“朋友圈”高度重合。于是,不少用戶發現,發什么、不發什么的“顧慮”越來越多。微信用戶“lse琳琳”說:“發圈要顧忌朋友、同事、領導的想法感受,與其語帶保留地發個虛偽感想,不如就此不發。” 此外,微信“朋友圈”也漸成“廣告軟文”“心靈雞湯”“盲目點贊”的聚集地,甚至不法分子也把朋友圈當做“行騙”的新渠道。 網友“HX瘋愛”說,朋友圈里有賣各種包包、衣服的!都被“刷屏”了。網友“老童在上海”更是具體列舉了朋友圈中的大致套路:“大多數是轉帖,養生、心靈雞湯、每日大同小異的三餐、各種姿勢的自拍,及他們的日常起居、轉載的人生感悟、情感抒發,并配著艷麗的圖片,曬自拍、曬美食……” 更有甚者,通過“集贊”換旅游、換服務、換產品等噱頭來推廣盈利。但“集贊”數量達到要求,服務需要兌現時,消費者卻屢遭“跳票”。相關專家也強調,朋友圈需要得到監管,否則,如果僅靠“信任”來運行,它很可能成為詐騙孳生的溫床。 微信,我還能愛你多久? 其實,早在今年二月份,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的“退群宣言”就曾引發關注,掀起“微信遭遇滑鐵盧”的討論。 黃震寫道:“微信已綁架了生活,已有微信群和信息量太多,每天無法讀完和回復……我準備先退出幾百個微信群,嘗試在微信上閉關靜修兩月。剛剛退群手指都按麻了!” 這引得很多人開始思考,微信到底還能走多遠?有網友認為,微信進入瓶頸期,需要創新來增強用戶黏性;也有網友分析,微信要突破,實在很難,因為這是微信的“結構性矛盾”所決定的。 微信自媒體賬號運營者熊鋒琦分析,一般而言,用戶會選擇用自己的唯一一部終端注冊一個微信號,往往和手機號高度關聯。這就意味著,通過手機號能找到的“你”便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認識的“你”。這不同于QQ的匿名虛擬屬性,也有別于隱身、離線等狀態。“說白了,微信很大程度上是實際社交關系的延伸。” 因此,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被要求談談工作、說說想法,或者被要求加入一個群組,你都無法拒絕,或羞于搪塞。難怪黃震教授特別指出:“強烈要求微信群邀請入群規則進行修改,拉入前須經本人同意。”顯然,熟人群聊之間,恐怕難以做到“情況不妙,撒腿就跑”。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從以前的開心網、人人網到微博的發展歷程來看,快速普及、深受歡迎的產品往往也面臨著快速衰落的可能。這就要求微信團隊不斷思考和了解用戶需求與體驗反饋,并及時調整產品設計、服務,才能提升用戶的黏性。 張毅認為,現在還很難斷言用戶對微信的忠誠度會維持多久。不過,一些細小的調整,如“入群需征詢本人意見”等改進,或許會重拾一部分消費者的信心。 |
關鍵詞:微信,綁架,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