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正常使用,不必擔心輻射
丹麥學生實驗科學嗎? 專業人士認為,不能憑單一的偶發事件判斷磁場對植物或人體的影響 對于丹麥中學生所做的實驗,果殼網網友在論壇中已有所討論。一些有物理專業背景和實驗經驗的網友表示了質疑。 果殼網友“飄飄37”找到了該實驗報告并作了研究,他認為這個實驗“缺的是把路由器所在的房間換一下,其他條件不變再重復一次實驗”。他還認為,該實驗還沒做到避免照顧種苗時實驗人員可能存在的區別對待。他認為,“這是個中學生的實驗報告,離正規的科學研究還是有距離的。”該網友的觀點得到了不少資深果殼網友的認同。 對丹麥的學生實驗,王冬認為,一部分媒體夸大了實驗效果。他看過實驗報告后發現,實驗顯示,并不是有WiFi的房間里種子就不發芽了,其發芽率為85.3%,而沒有WiFi的房間里種子的發芽率是95.4%。 王冬說,看起來這里確實有10%的差距,但影響種子發芽的原因有很多,這個實驗并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這也需要得到不同的重復實驗的驗證。 對于丹麥女中學生所做實驗,由于不能確知其具體的環境、流程、方法和操作規范,陳德榮表示無法衡量其科學性,但他認為不能單純根據實驗結論,從種子推斷到人體。陳德榮說,WiFi對人體的影響需要運用科學的實驗方法加以研究,而不能這樣類推,畢竟人體是一個比種子復雜得很多的系統。 沈慶飛也認為丹麥中學生實驗結果“是有問題的”。他表示,WiFi的輻射本身不應該會引起這種實驗結果,如果的確觀測到這個結果,那么有可能有其他隱含的原因沒有公開。他表示,還應該做動物實驗以驗證效果。 赫曉霞說,丹麥中學生實驗的真實性及可重復性,不太好評價。如果只是個案、單一的偶發事件,不能以此斷定一個整體的電磁場對植物或人體有什么樣的影響。需要一個全面系統的風險評估才能給出結論。“日常生活中,有WiFi的環境多的是,植物也都長得沒問題。”赫曉霞說。 赫曉霞表示,目前沒聽說過國內有專家做過類似實驗。 怎樣減少WiFi輻射? 家庭使用不要選擇功率過大的產品,注意安全距離,不用時關閉WiFi 赫曉霞提到,電磁場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迅速衰減,靠近的話肯定會高甚至可能超標。具體數據需要專業的測試方法、測試儀器及測試人員才能測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接觸距離情況下,應該不會超標。 要精準測量WiFi的輻射量值,需要哪些專業化的手段?陳德榮強調要用專業的場強計測量其場強值,進而根據公式換算為功率密度進行衡量。 談到WiFi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或風險,陳德榮說,WiFi對人體有可能造成傷害。日常生活中的輻射跟頻率有關,比如說手機的頻率有900MHz、1800MHz。WiFi一般是2.4GHz或5.8GHz。這些頻段頻率越高對人體傷害越大。除了頻率,輻射危害大小還跟距離有關,國家對此有標準,離開一定距離就是安全的。 為了有效防范WiFi風險,陳德榮建議,在家庭中使用WiFi沒有必要選擇功率過大的產品;最好不要將WiFi設備放置在臥室內,尤其是放在床側;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將其關閉,以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
關鍵詞:WiFi輻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