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古建筑群被推平建商業街 宗祠未幸免
□官方舉措 拆掉文物構件仍有保存 上街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馮澤輝稱,1958年,因鋁廠的設立特建成上街區。馬固村位于上街主城區,村民多為王姓。鋁廠成立時,就征用了馬固村的大量土地。當時受征地影響,不少村民拿到補償款,成為第一批轉為城鎮居民的農民。也就是說,從那時候開始,馬固村就在搬遷中逐漸變小,“村民還是很積極配合的,因為大家愿意轉為城鎮生活。” 馮澤輝稱,拆遷前,文廣局對馬固村的文物便有意識地進行了保護,對市級文保單位王氏家廟進行原址保護。“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王氏家廟還沒有被拆除,市政路許昌路還特別選擇繞行施工。” 至于已被拆掉的文物,馮澤輝說,那是因為它們大多老舊殘破,所包含的信息較少。不過,拆除掉的構件,還都保存在了村子里。而王德魁故居,文廣局特別邀請專業部門進行了專業測繪,并幫助其后人對建筑構件進行妥善保存。 對于孫莊村的古宅為何被拆除,京華時報記者在采訪中原區文物局時被告知,“由于孫氏莊園不是文物,所以拒絕接受采訪。” 針對孫家古墓的情況,西流湖辦事處外宣辦主任魏先生稱,村里人說下邊埋葬有翰林院的主人,到底是否屬于文物,要和文物部門溝通。“我們沒有權限也沒有技術手段,沒法認定它到底屬不屬于文物。” 魏先生說,2013年孫莊村開始拆遷,目前已經拆除完畢。當時,按照市、區要求,辦事處負責村莊動遷工作。古墓所在位置,也在辦事處的動遷范圍之內,但目前還沒有開始建。下一步,他們會聯系文物部門,了解古墓是否為文物。如果鑒定是文物,再由文物部門提出方案。 中原區委宣傳部張科長則表示,古墓是否拆除,應由西流湖辦事處進行處理,“看下一步他們聯系的情況吧。” □專家聲音 文保受阻多因經濟利益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稱,“去年、今年的兩會上,我都提到對文物保護的問題”,歷史文物的價值主要在于它的未來價值,“就像長城一樣,原來價值是抵御外敵,現在的價值是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性,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人類的文化遺產,價值是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其他東西都是不能比擬的。” 現在中央很重視有歷史價值的文物保護,馮驥才稱,習主席說的“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很深刻,“如果沒有歷史文物,就是沒有載體,鄉愁肯定也記不住。文物破壞行為與中央的提倡是完全相反的。” 馮驥才分析,如果沒有經濟利益的驅使,文物的保護工作會比現在好很多。“我做了這么多文物保護工作,最主要的阻礙就是里邊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裹在一起的未知利益。否則,是不會有人冒險破壞文物的。” 此外,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汪松枝介紹,中國的文物分國有、集體所有和個人所有。這在建筑上表現得更為突出。村莊在拆遷改造過程中,要整體拆遷重新安置,這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少建筑房主面對拆遷補償都會心動。 “不管房主還是拆遷隊,我們都應該呼吁文物保護意識,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能否讓拆遷部門與當地文物部門,或者請文物專家,先對相關文物進行鑒定,再確定保護方案。對于嚴重破壞文物的相關責任人,應該建立制度,對他們進行問責。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保護文物。” 對于文物的遺失,汪松枝說他感到非常痛心,首先,經歷百年的房子保存仍然完好,藝術與歷史價值很高。此外,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非常值得后人學習瞻仰。文物的遺失,對整個鄭州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非常值得人們深思。 |
關鍵詞:古建筑群,宗祠,古村落,古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