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改善,全球僅存兩三千只的珍稀候鳥初步擺脫滅絕境地
編者按:候鳥的遷徙是對自然環境變化的本能反應。“美麗中國調查”欄目今天起推出“鳥的遷徙”系列,通過追蹤典型候鳥的遷徙路線,折射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與面臨的諸多問題。 黑臉琵鷺的珍稀程度僅次于朱鹮,遷徙路線主要在我國國土范圍之內。為此,本期“美麗中國調查·鳥的遷徙”欄目特別約請本報記者深入遼寧大連、福建福州、廣東深圳等地調研,既報道各地為改善生態環境所做的種種努力,也反映黑臉琵鷺生存面臨的新問題。 世界上黑臉琵鷺的兩個主要繁殖地之一 遼寧莊河黑臉琵鷺的安全“育嬰場” 本報記者王金海 初夏,雨過天晴,碧海藍天。 遼寧省莊河市形人坨子和元寶島上,一只只黑臉琵鷺展翅飛翔。監測數據顯示,莊河1999年首次迎來7只黑臉琵鷺,2009年46只,2013年77只,2014年增長為85只。 莊河是遼寧省大連市的水源地。莊河與附近的元寶島,也是全球黑臉琵鷺的繁殖地之一。另一處在朝鮮半島沿海島嶼。 棲息地遭破壞,黑臉琵鷺種群數量曾逐年下降 每年3月下旬,從南方飛來的黑臉琵鷺陸續到達莊河,在莊河的形人坨子和元寶島筑巢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幼鳥與親鳥離開繁殖地并不再回去,棲息在莊河入海口附近的灘涂、沼澤淺水池塘中,至每年的10月下旬陸續飛回我國臺灣等南部地區過冬。 黑臉琵鷺是一種大型候鳥,對環境十分敏感。近年來,莊河不追求有污染的GDP,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黑臉琵鷺棲息地、繁殖地和覓食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三河入海口、濕地保護區、灘涂淺海養殖區治理恢復。 但記者在莊河采訪時發現,人為干擾黑臉琵鷺的情況時常發生。 黑臉琵鷺每年來莊河繁衍,聞訊從外地來觀鳥、拍攝的人逐年增多。一些人經常為拍黑臉琵鷺飛翔的姿勢扔石頭。但這些人不知道,黑臉琵鷺的記憶力非常好,只要是受過驚嚇的地方,就不再回去了。有的人甚至在黑臉琵鷺的巢穴系了紅布條,終導致黑臉琵鷺棄巢遠走高飛。 2014年,大連市政府在莊河舉辦“大連—臺南黑臉琵鷺保護交流與合作論壇”,與會的兩岸10多位專家認為,以分子遺傳學研究推測,黑臉琵鷺數量原本有上萬只,種群的數量曾一度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棲息地遭到破壞污染以及人為干擾。 讓“育嬰場所”和“公共食堂”無憂 黑臉琵鷺不僅需要安靜、安全的“育嬰場”,更需要維持生存的“綠色食堂”。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當前對黑臉琵鷺威脅較大的是圍海填海,黑臉琵鷺繁殖種群正在失去它們的覓食地及棲息地。 莊河市野保站的負責人介紹,目前黑臉琵鷺的繁育、覓食、棲息仍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黑臉琵鷺繁殖地“育嬰場所”保護難度加大,國內外眾多游客夏季蜂擁而至觀鳥,嚴重影響黑臉琵鷺的棲息和生存環境。二是近年來近海浮游生物、雜魚等數量不斷減少,加之漁民絕戶網捕撈,令黑臉琵鷺食物匱乏,“公共食堂”狀況堪憂。 作為涉禽,黑臉琵鷺必須在淺水中覓食,食地水深不超過20厘米為宜。黃海岸邊從莊河河口到皮口圍海填海工程中,壩高在10米左右的占70%,達到12米的占10%。其中,退潮的時候,12米高大壩下面已經看不到灘了。絕大部分區域,高潮帶和中潮帶已經不復存在,高潮帶和中潮帶是黑臉琵鷺取食時間最長的區域,這個區域,在整個這條海岸線都不存在了,就剩下幾個小的河口,最大的就是莊河河口。 “目前,野外觀察到的最年長的黑臉琵鷺年齡為18歲。”臺灣師范大學生態研究所教授王穎介紹,保留濕地,對鳥類來說,這是保護它們的最好方式。 繁殖棲息地要杜絕人為干擾 “通過數據分析,黑臉琵鷺繁育數量在下降,缺失的部分由莊河種群補充,這凸顯了莊河黑臉琵鷺繁殖棲息地保護的重要性。”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沈陽理工大學教授周海翔擔憂地說,近年來,黑臉琵鷺在形人坨子的繁育曾經遭受嚴重的干擾,留下慘痛的教訓。 每逢節假日,“長槍短炮”都會布滿莊河形人坨子,嚴重影響黑臉琵鷺的繁殖。這些迫使黑臉琵鷺從2010年—2012年連續3年放棄了形人坨子繁殖地,直到莊河市政府采取強力措施保護環境,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干擾,2013年,黑臉琵鷺才開始回來,2014年在形人坨子西側崖頭繁殖至少12巢。 黑臉琵鷺從2005年開始陸續轉移至四面絕壁的牛心坨子繁殖。這里距離覓食地20公里,給獲取巢材、食物都增加了難度,特別是幼鳥初次飛行至覓食地的困難更大,導致去年這里繁殖14巢,但幼鳥的數量增加不大。 “幸虧有牛心坨子作為備用繁殖地,盡管那里繁殖條件更加惡劣,但畢竟天險一時阻止了那些所謂的愛鳥人士登島。”周海翔慶幸地說。 “保護黑臉琵鷺不能只依賴莊河。”大連市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楊白新說。 黑臉琵鷺作為濱海濕地生態狀況的指示物種,成為填補遼寧世界自然遺產空白的首選珍稀瀕危物種。去年遼寧省政府有關部門發布《大連黑臉琵鷺自然保護區亟待提升保護層級》的調查研究報告,提出“以立法形式提高黑臉琵鷺保護級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等保護建議。 |
關鍵詞:環境,候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