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上將:大閱兵是對抗日英雄的偉大致敬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談銘記歷史、弘揚抗戰精神—— 大閱兵是對抗日英雄的偉大致敬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之“抗日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中國第一次贏得對海洋民族的勝利 記者:您在最新著作《精神》中說,中國自秦皇漢武之后就失去了原來的精神。那么,今天我們找回失落的精神了嗎? 劉亞洲:抗日戰爭是一曲壯麗的史詩,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第一個拿起槍桿子的國家,也是戰斗到最后的國家。 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勾勒出我們民族近現代史的曲折軌跡,而偉大的抗日戰爭正是這段歷史的轉折點,是一道過去與未來、沉淪與崛起、衰敗與復興的分界線。 一個民族,要指望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占有鞏固的地位,關鍵是確立自信心。而這種自信心往往是通過一兩次決定性戰爭確立的。歷史上一個國家的崛起無一不經歷幾場硬戰的考驗。 抗日戰爭正是這樣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硬戰,成為中國現代民族精神的成長起點,代表著一個民族精神的覺醒。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以抗日戰爭為開端,以艱苦卓絕的奮斗和犧牲贏得的勝利,使蘊藏在我們民族內部的無窮力量得以煥發。沒有什么比戰爭更能塑造一個民族的品格,也沒有什么比戰爭更能反映一個民族的血性、胸懷、膽略。抗日戰爭重建了民族自尊,贏得了國際尊重,鴉片戰爭以來長期失落的民族自信心開始恢復,找回了自信,成為偉大民族復興的重要心理支撐點。 抗日戰爭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反侵略戰爭傳統的復興與弘揚。 中華民族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持續幾百年抗擊北方草原民族的襲擾侵略,只有在秦皇漢武時期才以農耕民族前所未有的主動進攻精神,在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大規模殲滅戰中,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大體劃定農耕民族與草原民族的生存邊界,也奠基起我們民族面對侵略時,意志堅韌、持久經略、決定性會戰、徹底殲滅的傳統。1936年2月,毛澤東率紅軍北上抗日途中,寫下經典篇章《沁園春·雪》,對秦皇漢武所奠基的偉大反侵略戰爭傳統是心向往之的。 抗戰時期,毛澤東寫下的不朽戰爭著作《論持久戰》,指揮的不少經典戰役,在精神氣質上都是對中華民族歷史上反侵略戰爭傳統的傳承。但是,這一次的對手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一個新崛起的海洋民族。近代中國安全的禍患始自海洋,國家衰敗源自海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中國第一次贏得對海洋民族的勝利。 |
關鍵詞:抗日游擊戰爭,大閱兵,抗日名將,日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