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定調2016年中國經濟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入倒計時階段。在新舊動力交替的“轉換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為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定調?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定調2016年中國經濟》,透過梳理近期習近平的幾次重要講話,我們或許能夠窺知一斑。 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回顧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處在新舊動能轉換之中,新問題、新挑戰不斷。 盡管轉型的陣痛在所難免,但是隨著“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新產業、新生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諸多積極變化正逐步顯現。 進入2015年歲末,2016年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展的話題備受矚目。各界關于經濟增速的猜測不絕于耳。習近平在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做說明時,給出了明確答案:今后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習近平指出,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此外,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中國經濟走勢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中國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習近平11月15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表示。 對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信心從何而來?習近平表示,一來源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二則來源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 此外,11月18日,習近平在APEC會上也強調了中國經濟的四個“沒有變”,指出中國經濟處于平穩發展狀態。即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改革向全面建成小康目標聚焦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出臺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時表示,明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改革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焦,向構建發展新體制聚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嚴明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效。 此次會議還明確了明年改革工作的總體思路:協調推進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部署的改革舉措,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精準發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實,把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點改革任務抓在手上,主動出擊,貼身緊逼。 推“供給側改革”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 而在此后9天里,中央高層5次提及“供給側改革”,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及對未來中國經濟格局的影響。 所謂“供給側改革”簡單說即是指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 習近平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針對突出問題、抓住關鍵點。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經濟結構改革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整體經濟環境的穩定。對于如何營造良好經濟環境,推動經濟結構改革的進行,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明了方向。 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活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利用外資,積極穩妥擴大對外投資。 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能,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 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
關鍵詞:習近平,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