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立“軍令狀”確保民眾共享發(fā)展成果
妻子患病、兒子智障、自己駝背行動不便,一家人無任何收入來源,靠政府救濟過活……63歲的農民李敬高曾經歷過生活的“寒冬”。 三年前,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想出“以羊還羊”的辦法幫助像李敬高這樣的困難戶。李家從政府免費借了3只母羊,飼養(yǎng)中每年產下七八只羊羔。現(xiàn)在母羊已全部歸還,留下的一群羊羔成為全家的生活保障。 這種扶貧方式被當地人稱為“點子小、成效大”,是中國扶貧攻堅諸多模式的一個縮影。2015年,中國1442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尚有5575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諾,今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在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之時,仍將數目龐大的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必須完成的任務,顯示出中國政府讓民眾共享發(fā)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決心和信心。就如中國最高領導層所指出的,“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為“小康社會”的重要衡量指標,中國將在2020年全面脫貧。去年11月,被輿論稱為“史上最高規(guī)格”的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2個中西部省(區(qū)、市)的一把手與中央簽下了脫貧攻堅責任書,中央“放狠話”稱要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這樣的力度在中國扶貧歷程中十分罕見。 “這5000多萬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扶貧已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范小建兩會期間談到,現(xiàn)有貧困人口中長期貧困或代際貧困、生態(tài)型貧困占比大,加上經濟下行壓力、返貧問題等疊加,使得“十三五”期間中國減貧壓力尤其大。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幫助7億人口脫離了貧困。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農村脫貧速度明顯加快。2011年至2014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共減少9550萬人。 中國的實踐者在多年的扶貧過程中已逐漸探索出一些有效辦法,包括產業(yè)扶持、轉移就業(yè)、異地搬遷、教育扶貧等,并在資金分配使用、調動貧困戶積極性、防止脫貧后返貧等方面有創(chuàng)新。 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蘭考縣,政府扶貧資金怎么花,由貧困戶說了算。通過自主報名,貧困戶建蔬菜大棚、種藥材、搞養(yǎng)殖,一年內喬莊村脫貧40戶。 傳統(tǒng)扶貧模式是由上級規(guī)劃下級實施。常駐喬莊村的扶貧工作隊員代焱說:“不能強制上什么項目,他自己不愿意還是干不好。” 著名經濟學家、85歲的厲以寧委員在今年兩會上也講了一個“以羊扶貧”的故事——“有一個地方,別人給捐了一批黑山羊,希望當地通過養(yǎng)黑山羊致富,結果第二年去看,羊都被吃掉了。” 他笑了笑說:“扶貧過程中不能只給東西,一定要教會他們本領,知道怎么用,也就是要授人以漁。” 在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就精準扶貧問題提出建議,包括改變政府單方面投入資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不僅扶貧更要“扶智”,重視貧困地區(qū)教育問題等。而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軍令狀”是否能保證中國如期全面脫貧。 “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草案提出特色產業(yè)扶貧,如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yè)推動和“互聯(lián)網+”產業(yè)扶貧,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鄉(xiāng)村旅游扶貧工程。 范小建指出,“十三五”脫貧攻堅要充分發(fā)揮中國的制度優(yōu)勢,目前中央、地方和各相關部門在產業(yè)扶貧、移民搬遷、轉移培訓、教育扶貧、生態(tài)扶貧、低保兜底等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如果都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十三五”減貧目標可以實現(xiàn)。 |
關鍵詞:十三五,中國扶貧,扶貧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