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9月26日訊(本網記者呂庚青葉滿山文/圖)26日下午,由全國50多家網絡媒體記者組成的“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行”采訪團來到風景秀美鳳翥山下的崇信縣文化館,見證當地近年來公共文化發展和非遺文化保護取得的新成就。
秦腔愛好者們在戲曲曲藝傳習所練習曲藝
每天清晨,一群熱愛秦腔的“戲迷”們便走進文化館中的戲曲曲藝傳習所。在這里他們探討戲曲,互相切磋,互相學習。這個戲曲曲藝傳習所是縣文化館專門為崇信縣退休老干部和戲曲業務愛好者組成的芮谷秦聲聚樂苑自樂班提供的免費場地,方便他們練習、傳承戲曲曲藝。
文化館館長富強告訴記者,整個崇信縣文化館內設有華夏神韻根雕藝術館、印象崇信攝影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隴原巧手”展館、藝術展覽中心5個展廳;舞蹈培訓室、芮谷秦聲聚樂苑、智能音樂教室等藝術輔導培訓室6個、綜合演藝廳1個、文化長廊1個,是全縣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文藝創作中心、藝術培訓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
華夏神韻根雕藝術館內根雕作品——《生生不息》
其中作為特色展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集中展示了崇信民間的文學、美術、演唱,農耕文化、飲食文化、民居文化、手工技藝、民俗節慶等八個部分內容500余件作品,囊括了14類294項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使即將瀕臨失傳和已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物品、文字記錄、聲像等檔案資料得以永久性的陳列保護,成為宣傳展示崇信豐富多彩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內的農耕用具
關瑞娟是崇信民謠的傳承人,從小她便在寒假期間跟著縣里的老藝術家學習、傳唱崇信民謠。體裁多樣,歌詞鄉土氣息明顯,貼切精彩是崇信民謠的特色。“很多人曾找我學習過崇信民謠,而我自己也希望能夠不斷擴大崇信民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關瑞娟說,自己現在已經將關于崇信民謠的全部所學教授于當地文化團,由他們去傳唱展演。
剪紙作品
“文化館的建成,其實極大的改善了我縣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文化館館長富強說,這些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極大的豐富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了全縣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和人們休閑娛樂游覽的綜合服務場所,為加快文化旅游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