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是人類迄今為止計劃建造的最宏偉的天文觀測設備,匯集了天文學、無線電、信息、通訊、計算機、機械制造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將對自然科學和人類文明作出劃時代的重要貢獻。”在29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向公眾描繪了天文觀測的前沿方向。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備受矚目。在兩年多的調試期內,先后發現50多顆脈沖星候選者、首次發現毫秒脈沖星并得到國際認證。對此,武向平指出,“FAST保持領先地位,大概只有十年時間,一旦SKA建成,不管我們愿不愿意,FAST的領先優勢終將被其所取代”。
從FAST到SKA,天文觀測將有哪些突破?對此,武向平介紹,當前,全球的射電天文學家已經著手建造下一代的超級射電天文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即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SKA將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多個國家共同建造、聯合運行和管理。“SKA將承載射電天文學未來50年的發展命脈,有望克服包括FAST在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希望獲得更高的靈敏度、更大的視場、更高的頻率、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更高效的巡天能力等。”
作為SKA的主要成員國之一,中國SKA科學團隊經過論證,確立了探索“宇宙第一縷曙光”和搜索脈沖星的兩大優先領域,期待直接抓捕宇宙第一代天體誕生和再電離的身影,同時,為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并合過程引力波輻射作出主要貢獻。
據武向平介紹,除了兩大優先領域,中國SKA科學團隊制定了若干重要突破方向,包括將充分利用SKA極高靈敏度和大面積巡天優勢,檢驗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性;將利用SKA快速巡天和極高時間分辨率的優勢,揭示宇宙極端天體的秘密;將繪制從星云到宇宙大尺度的磁場結構,追溯宇宙各層次的磁場起源。
記者了解到,中國SKA科學團隊由11個科學研究課題和150多位天文學家構成,將由中科院牽頭,聯合高校和各研究院所在多年建設、運行和參與中外天文射電裝置的基礎上,廣泛深入開展實質性的國際合作。“作為SKA的主要成員國之一,中國將以大國的風范和責任,以及對卓越科學目標勢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主導作用,獲得豐厚的科學回報。”武向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