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賈勇介紹稱,《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確定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國新辦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了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的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請介紹一下中國目前的殘疾兒童康復現狀,同時又存在哪些問題?目前各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建設的情況怎么?
賈勇介紹,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推算,我國有0-6歲殘疾兒童160余萬,每年新增殘疾兒童20余萬。“十二五”以來,通過實施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和康復訓練、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等搶救性康復項目,60余萬人(次)殘疾兒童得到基本康復服務。殘疾兒童康復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發展到近7000個。
但賈勇同時指出,由于我國殘疾兒童康復工作起步晚,工作基礎薄弱,殘疾兒童康復工作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一是康復服務狀況不樂觀。殘疾兒童因家庭經濟困難難以享有基本康復服務的現象仍然存在。二是康復保障制度不完善。殘疾兒童康復周期長,花費大,多數康復項目不在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范圍內,個別已納入醫保的項目由于報銷比例等限制,補償水平較低。殘疾兒童家庭普遍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三是康復服務體系不健全,專業化服務能力不強。殘疾兒童篩查、診斷、康復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仍未充分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康復專業人員數量不足,服務規范性、專業性不強的問題仍較突出。同時,針對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康復從業人員、康復服務質量的評價、監管等工作也有待加強。
賈勇指出,近年來,根據《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和《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國務院令第675號)等要求,部分有條件的省(區、市)在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上積極探索,為在全國范圍建立、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提供了寶貴經驗。
賈勇介紹,在中國殘聯的指導、推動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寧夏、云南等9個省(區、市)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在全省(區、市)范圍內開展了制度化、常態化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賈勇還提到,《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確定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并提出各省級人民政府在2018年9月底前制定出臺本地救助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從各地情況看,目前大部分省(區、市)主要通過項目方式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需要根據《意見》做好制度設計,完善配套政策并做好相應的資金、人員、信息系統等準備。同時,已經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省(區、市),也需要根據《意見》完善原有制度,對與《意見》不一致的工作機制、審核程序、結算方式等進行必要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