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教育部:出臺文理不分科方案“時間不會太長”

來源: 北京青年報  
2013-11-20 08:47:11
分享:

  導讀:“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近日發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內容引發熱議,在昨天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出臺文理不分科的方案,“相信時間不會太長”。

  觀點

  北京征求意見稿與《決定》內容不矛盾

  今年10月,北京公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根據征求意見稿,在接下來幾年,北京高考仍將延續現有的文理分科考試方式。有老師和學生指出,這份征求意見稿與《決定》有所沖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透露,“文理不分科”的提法應該是教育部即將出臺的一份文件中的內容,這份文件將會提供《決定》框架下的具體措施。儲朝暉表示,北京的政策只是邁出了高考改革的一步,在《決定》公布之后,北京的地方政策還可以進一步跟進。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決定》發出不久,但是此前已經有部分省份嘗試“文理不分科”。山東省規定,從2011年開始,新入學的高中生不再進行文理分科,這屆學生明年將參加高考。不過當地媒體報道,盡管山東高考改革提出不分文理科,但高考科目還是有文史方向和理工方向之分,實際上就是過去的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將隨之改革

  儲朝暉表示,現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實用的考慮,而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貫通文理的大家,因此他支持文理不分科。

  儲朝暉指出,認為文理不分科會加重學生負擔的看法是在過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斷,例如山東、江蘇等省區都曾經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間“徘徊”。

  他分析,過去之所以出現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為課程設置已經發生變化,但高考制度沒有跟上變化。高考作為指揮棒,學生“一心為高考”,因此課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儲朝暉看來,未來在實現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會隨之改革,高考的定位會發生變化,由考查知識變為考查綜合素質。“比如考查學生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那個時候考試可能也就沒有標準答案了。”

  預計2017年高考有望執行不分科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一旦執行文理不分科,至少需要三年的緩沖期。

  儲朝暉表示,緩沖期雖然必要,但也不能太長。他預計,教育部即將公布的文件更有可能在明年公布,即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就可以執行文理不分科的教學方式,2017年的高考執行文理不分科。

  儲朝暉表示,實現文理不分科后,對于學校的管理體制、老師的績效考核甚至整個教育制度都要發生改變。課程設置可能進行相應調整,具體如何教學和考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文/記者羅丹陽)

  內存

  文理分科曾因爭議未寫入教改綱要

  “在各項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復雜、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教育部公開資料中發現,自2011年開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眼中“最復雜、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經連續三年被明確寫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點。

  社會對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預期形成于2010年。當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正式公布,其中提到要“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試”。

  《綱要》并未提及“文理分科”。事實上,早在《綱要》征求意見之初,文理分科就引起了社會熱議。《綱要》起草組成員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問題爭議非常大,幾乎意見對半開,所以現在簡單決定并不是合適的時機。” 2011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下一步高考改革將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

  最近3年,高考改革都寫進了教育部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重點。2011年,教育部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高考改革”,“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高考改革試點”,并“開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

  2012年,教育部提出“研究高考改革重大問題,制定發布改革方案,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探索本地區高考改革”,同時“規范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逐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

  今年1月,教育部明確2013年將“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學業考試改革、高考綜合評價改革和異地升學等均出現在工作重點中。(文/記者鄒春霞)

  聲音

  專家:文理改革要配合高考變革

  熊丙奇指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素質教育存在的所有問題,教改的癥結仍然是高考制度。應該堅定地推進招考分離的高考制度,即中學自主教學、考試社會組織、大學自主招生。

  “改變了高考制度,把高考的考試內容和教學內容脫鉤,那甚至都可以不用提文理分科和科目改革了。”熊丙奇說,例如美國的SAT考試是能力考試,而學生高中只需要學7門必修課,剩余的學分學生可以任選選修課程,完全沒有文理分科的問題。

  熊丙奇指出,如果高考制度不改變就執行文理不分科,學生的負擔將不降反增,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也沒有任何幫助。

  教師:不考試科目恐沒人學

  北京一零一中學的林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取消文理科之后,重要的是如何考試。“如果減負,減少考試科目,那你覺得結果會是什么?”林老師反問,“一定是不考試的科目沒人學。”

  林老師說,關鍵還是高考這根指揮棒。如果繼續減少考試科目,那么不在考試科目內的學科就會很快邊緣化,“就像現在不高考的那些學科一樣”。而如果增加考試科目,又不太符合“減負”的趨勢。

  家長:不分文理學生恐沒優勢

  張女士的兒子今年讀高一,比較擅長文科。她反對文理不分科:“如果不分文理科,那孩子的優勢就喪失了。”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她表示,孩子都會在理科或是文科方面表現出優勢和天賦,如果文理不分科考試,那么會“卡”掉更多在某一方面有天賦的學生。

  現在朝陽區一所示范校讀高中的李同學直截了當表達了對文理不分科的反對。“考那么多肯定增加了壓力。”他說,“除非他不考語文、數學、英語,或者降低文綜、理綜的分值。”在學生看來,分值降低就意味著壓力減少,而高中學習無一例外是奔著高考去的。

  李同學表示,如果不考慮考試,文理不分科當然是個好事,“學得多總有好處”。如果回到考試,他認為選科考試是個好主意:“這樣我們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科目來考。”

關鍵詞:教育改革,文理不分科責任編輯: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