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規定父母失責將被訴剝奪監護權
貴州5男孩取暖中毒致死案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死于街頭垃圾箱內。經調查,這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據了解,這5個孩子生前長期在外流浪,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務工或忙于農事,很少與子女交流。新京報記者劉剛攝 南京餓死女童案2013年4月下旬,吸毒女子樂燕為兩個女兒預留少量食物、飲水后,將她們置留家中主臥內,用布條反復纏裹窗戶鎖扣并用尿不濕夾緊主臥房門后,鎖上大門離家吸毒玩樂,直至6月21日案發時都不曾回家,最終導致兩女童在家中餓死。圖/IC 貴州父母虐童案 2013年5月,貴州省金沙縣石場鄉構皮村村民楊世海多年虐待、毆打其10歲女兒楊某某的行徑被曝光。經查,楊世海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用毒打、開水燙頭、鉗子夾手、針扎手指、跪鋸齒等方式對親生女兒進行殘忍虐待,致使女兒身心受到嚴重損害。新華社發 記者20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民政部、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制定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監護干預政策,相關指導性意見擬于今年年內出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20日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研討會上指出,近年來,我國接連發生了“南京餓死女童案”等多起監護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熱點事件,暴露出我國在未成年人的監護監督方面存在較大缺失。 據悉,我國現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通則等法律中雖然有關于剝奪父母監護權的相關條款,但在如何執行上沒有具體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方芳介紹,本次對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的研究,就是希望通過行政與司法相銜接,實現對監護人監護權的轉移。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民政部門在未成年人監護方面具有兜底責任。從2013年5月起,民政部就以現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制為基礎,在江蘇、河南、四川等20個地區啟動了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力求建立監測、預防、報告、轉介、處置“五位一體”的聯動反應機制,推動構建以家庭監護干預為核心的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其中,制定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干預政策,建立行政干預和司法干預銜接機制,創新社會保護工作機制等將是工作的重點。 “對拒不履行監護責任、嚴重傷害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行政干預的核心就是通過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剝奪監護人的監護權。這樣做不是為了剝奪親權,而是通過為未成年人設置法律底線,對類似行為起到震懾作用。”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張世峰說。 立法 刑法修正案涉未成年人條款或修改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兩部專門法律。此外,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勞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未成年人保護作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2011年2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八),完善了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處罰的法律規定,進一步落實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專章規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和保護未成年人的需要,設置了附條件不起訴、犯罪記錄封存等新制度。 全國婦聯協調處處長張彥紅指出,我國立法比較強調親屬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但對監護人監護能力的規定卻不甚明確,對公權力介入監護的舉措規定得不具體,對有過錯監護人的懲戒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建議修改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 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刑法修正案有望在今年作出進一步修改,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條款,也有可能在這次修改中得以體現。 |
關鍵詞:失職父母,失責,未成年人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