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邢臺威縣農民進城買房現兩極分化
很小的時候,老師講起未來的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如今電燈電話的日子早就實現,但是如何上樓,上樓后的地怎么辦,一直未在心頭釋然。今年春節,我在邢臺威縣農村老家過年,是否在縣城買樓,成了年節里走親訪友飯桌上熱議的話題。幾年前,很多農民不愿意上樓,于是有的地方出現了農民被動上樓的現象,但是記者在今年春節走親訪友中發現,很多村民已經購買了樓房,還有不少的年輕人都有購房的想法,但是對老年人來說,還愿意固守在自己的平房大院。農村面貌改善的提升,也讓留守在村里的人們感覺到了家園的美好。 一、上樓為啥? 案例一:年輕人縣城買樓:為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阿豪和記者不但是同鄉還是同齡,在十年前就在北京打工,兩個孩子都放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雖然換過幾次工作,但是每個月的收入能保持在三、四千元。今年春節,阿豪因為愛人所在的單位要值班也是他多年來第一次在外地過春節。“這些年兩個人打工,花一個人的收入,能剩一個人的收入,總的算下來,比在家種地強。”阿豪說,或許十多年的打工生活,已經讓他漸漸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回家后還真不知道干什么。 在電話里阿豪說,去年在縣城買的房子今年五一就可以交工了,正好是孩子上學的年齡。聽到阿豪在縣城買了房子,先是一陣驚訝,隨后就感到了釋然,買房子的事早就聽他說過,主要是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據阿豪說,他買的房子在威縣縣城北部,周圍有一家大型超市,還有一所小學,當時選擇在這主要是因為上學方便,步行距離小學就5分鐘的路程,總的房款下來大概30多萬,除了自己的積蓄,他還貸了一部分款。 “每個月還不到兩千塊錢,就目前的工資來說沒什么太大的壓力,而且這個地方離醫院也近,將來父母老了也可以接過來,看病也方便。”阿豪說,上樓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更便利,雖然農村是自己的根,但是農村生活的不方便和教育的差異,讓他寧肯成為“房奴”也覺得心甘。 案例二:中年人由村里遷到樓里:上樓生活更方便、干凈 在記者回村的第一天,一進村口是發現有一家開發商把廣告已經打到了村口,“***項目該村距離半個小時的車程”,隨后,記者撥打了咨詢電話,一位銷售人員說目前項目還沒有開盤,但是咨詢的人不少,來自農村的咨詢電話占將近一半。如果說,像阿豪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在縣城買房是為了孩子上學,那么像一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也在縣城買房在代表了現在農村人上樓的思想正在發生轉變。 鄰居家一個叔叔多年做生意,在村里有一處不錯的房子,去年又在臨西縣城購買了一處房子,冬天一家人都是在縣城度過的,他的兩個孩子均已成家立業,為什么還要搬離老宅呢?叔叔說在縣城買房,一是因為目前有這個能力,二是因為住樓房干凈,生活方便,尤其是冬天不那么受罪,如今縣城的房子也是集中供暖。 “過去在家里取暖都是燒煤,不暖和不說,還容易中煤氣,現在最起碼不用擔心安全,而且方便,想買什么下樓就能買到。”嬸嬸說,住樓房唯一不滿意的地方是因為搬到了新地方,和很多人都不認識,閑下來的時候找人聊天都沒有,好在縣城距離村子不到二十公里,隔三差五還能回來和老姐妹說說話,但是相比較起來,還是愿意住在城里,如果還是這些老鄰居能住在一起,那是最好的事。 |
關鍵詞:買房,農民,分化,邢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