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氣將全面試行階梯價格 居民如何跟上改革腳步
2014年,將是水、電、氣等資源性商品價格改革推進的一年。當市場漸漸接過定價的接力棒時,居民是否能跟上改革的節奏? 水電氣將全面試行階梯價格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完善資源性商品價格的形成機制,積極推動電力、天然氣、水、鐵路、航空等領域的改革,完善民用水、電、氣等階梯價格制度。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力波認為,長期以來,電價、水價、氣價、油價等仍實施政府定價模式。深化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之手”的作用,可以更客觀地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和真實成本,有利于構建一個合理的價格發現機制。 事實上,近年來水、電、氣等價格改革早已是步步為營。自2012年7月1日起,全國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全面試行。2013年12月,發改委出臺通知要求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各地區2015年底前將出臺政策全面推行居民用電峰谷電價。 2013年7月,發改委發出通知,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拉開全國范圍內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序幕。不少專家預計,民用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將以階梯定價的形式逐漸鋪開。 今年年初,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國設市城市原則上要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階梯設置應不少于三級。其中,第一級水量原則上按覆蓋80%居民家庭用戶的月均用水量確定,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資源性商品定價難 在現實生活中,資源性商品定價效果往往容易被高估或者被低估。而最終,能負擔超標金額以及不能再壓縮需求的居民都要埋單,影響了階梯定價的效果。 一方面,“該用還得用”的思維,讓不少居民從無奈“爆表”變成了“無懼爆表”。 自2012年7月上海實施居民階梯電價后,上海居民階梯電價按年度電量為單位、分戶均每年0度-3120度(含)、3120度-4800度(含)、超過4800度三檔實施。但在2013年夏季,上海數十天的高溫天氣導致不少居民家庭的空調“五加二、白加黑”似的運轉,也使得不少家庭“提前完成”全年第一檔階梯用電量,向第二檔甚至第三檔邁進。 單身白領曾榮介紹,盡管早出晚歸,但去年7月份和8月份,他家的電費每個月都超過300元。“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空調,這么熱的天氣,省電的情緒早已拋在腦后,多花幾百塊也要求個涼快。” 另一方面,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生活水平的高低,也讓居民對階梯定價有不同的感受。 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分析認為,盡管超出基本生活用水部分的水價漲幅很大,但由于每噸水單價僅幾元,超額部分也一般為數噸,所以水價改革對整體居民的支出影響并不大。 但一些低收入人群還是有些糾結。退休市民劉鳳說:“我是個很愛清潔的人,葉菜很少用盆洗,洗衣服也手洗居多,一定要沖洗干凈。每個月就掐著第一檔額度用水,如果超出第一檔我是非常心疼的。” 資源性商品應注重對接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居民跟上改革的節奏,還需供需雙方的調節。 上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胡月曉認為,對資源性商品價格的定價,應注重對接需求;避免變成單純對消費能力的識別,最后導致有消費能力的居民無懼“爆表”,而沒有消費能力的居民難以承受。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認為,“基本需求”是相對的,對于“基本需求”的定位,要應時、應地。對低收入人群、困難人群還要有補貼,而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要適當放松。 去年夏季,上海首次向城鄉低保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群體發放一次性“防暑降溫補貼”。上海還將新調整的居民用水價格執行時間相應延后。 另外,專家也建議,資源性商品價格改革的節奏,應該“穩扎穩打”。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坦言,在非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要避免猛然將定價權下放使得少數寡頭企業獲利而居民利益難以保障的結果。 而在居民層面,還應進一步普及節能環保的意識和知識。 “以前我用洗衣機都是一鍵搞定,洗滌過程中所有環節都是用高水位;現在我會注意在洗滌環節設定低水位,在漂洗環節再設定高水位,這樣也可以節水。”單身白領鄭蕓認為,盡管水、電、氣價改革對倒逼居民節省使用有一定的作用,但節能環保的出發點,不應該單純為了省錢。 同時,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等措施也應齊頭并進。 |
關鍵詞:階梯價格,水電氣,改革 |